如何选择一把贴心好壶?其实是个可大可小,可难可易的问题。一般说来,紫砂壶的选择标准可从四个角度来逐一考虑。
壶之为壶,实用第一。茶壶是拿来泡茶的,这当然是毋庸置疑,换言之,选择茶壶时便不应违背“实用”的基本原则。一把实用的贴心好壶至少应具备下列几点﹕
容量大小适用。茶壶容量大小差距甚多,大者容水数升,小者仅一杯之量。人多用大壶,人少用小壶,自己要把握好。
口盖设计合理,茶叶进出方便。爱喝乌龙茶系的,在冲泡前呈干燥紧缩条状,借着茶则置入壶中并不太难,但经热水冲泡数巡之后,叶片逐一伸展膨胀开来,会将整个壶身塞得饱饱紧紧的(尤其置茶量过多时),此时如果壶口太小或设计不当时,就得费一番工夫才能将茶渣掏出。若一时疏忽,未清除干净,甚易在壶身内壁形成茶垢,甚至发霉。 重心要稳,端拿要顺手。有些茶壶端拿之际十分沉重,这如果不是壶把设计不当,不符合人体力学,便是壶壁过厚(用泥太多)。新手买壶时,不妨先在壶内盛装四分之三的水,单手提起,临摹倒水姿势。此举,一则试其量感是否过重。二则可趁此感觉执壶间,手指与壶把的施力位置是否舒适。端拿是否顺手相当重要。
出水要顺畅,收水要果断。这是大部分购茶壶人不易顾及的。好壶出水刚劲有力,弧线流畅,水束圆润不打麻花。断水时,即倾即止,简洁利落,不流口水,并且倾壶之后,壶内不留残水。
工艺技巧 用心所在。紫砂壶艺向以其高度精巧的工艺性著称于世,几乎所有好的砂壶都是手工成型的,即使是为求其产量与规格化而采用的挡坯成型法,其手工修整的工序仍相当繁琐,所以工艺水平的高低自是评断砂壶好坏的重要条件。
砂壶的工艺要求,基本上有下述几项﹕
嘴、钮、把,三点成一线。这点是诸多藏家所特意注重的,尤其是水平壶、西施壶等基本壶式更是如此,它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甚至包含名家壶在内,仍有许许多多的砂壶嘴歪把斜。另外,上把与下把不在同一垂直线上的亦相当常见。当然,这样的砂壶一样能泡能养,只是中国人讲究的是“大中至正”,所以除非是特意设计的砂壶,不然仍应慎重审视为宜。
盖要严紧密合。圆壶要能旋转滑顺无碍,方壶要求面面接缝平直不变形,筋纹器更要达到面面俱到的「通转」地步。除了以上的目视、手试外,我们尚可在壶内盛水后,举壶作注水状,并按住气孔,若能达到即压即停且滴水不漏,就表示壶盖与壶身的密合度甚高,与外界空气接触极少。部分技术特佳的陶手还能达到将壶嘴塞住时,手捏壶钮可将全壶提起的境地。
壶身线面修饰平整、内壁收拾利落,落款明确端正。通常,一件砂壶的做工优劣,我们可从外观上审视陶手是否有用心将壶身线条、转折、修饰漂亮规整来作判断。还有,此壶的落款是否大小得宜、位置适中、深浅合度,亦是重要参考。此外,最易遭受忽略的是,壶身内壁流嘴的接囗、块面的接缝是否遗有施工泥屑,内壁、内底是否收拾匀当……这些小细节都足以看出作者的制作态度是否严谨、审慎。
泥料要求纯正,火度要求适当。有些砂壶乍看之下油光暗然,未养先亮;有的则是贼光浮动,色相诡异,这些征兆都显示着此壶的泥料不纯或是作者配泥太差。至于砂壶的烧结火候是否恰当?则需要经验的累积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一般可用壶盖(请切勿用盖沿,那是全器最脆弱的地方)轻轻敲击壶身(务请注意,莫伤壶表),若呈铿锵含韵之声,代表火度适中;若呈混沌低郁之声、代表火度稍嫌不足;反之,若呈高尖干脆之声,则表过火,壶身已呈瓷化。
慎选真爱 切忌冲动。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变化多端,但美感的标准则依各人的审美涵养而有所不同。你爱花货的精工细描,我爱光货的简单大方,谁也不用委曲谁、所以砂壶的造型孰优孰劣是不能一概而论的。真正重要的是、无论如何,买壶千万不要光为了作者的名气或别人的强力鼓吹而冲动下单,否则日后极易后悔。因为泡茶赏壶之际是人类最冷静、最客观的时候,这时手中的砂壶势必会遭受到自己最严苛的挑剔,这也就是为什么茶壶就像女人的恋衣情结一样──永远少一把。
尽管每个人的审美涵养有所不同,但初入此道的朋友仍可依循下述两点略作参考﹕
几何造型的砂壶,该圆的就要圆,该方的就要方,线条当直则直,当曲则曲。千万不要选择口盖歪曲变形、嘴歪把斜者,因为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全器力度。此外,全器各配件大小需与壶身相衬,大而无当固然不宜,小鼻小眼睛的更应避免。
自然造型的砂壶,该写实的就要写实,该写意的就要写意。由于花货的捏塑较多,所以应细心体会,浑然一体而无生硬之感,亦应注意壶身与捏塑的接触点有无微细裂缝,以免日后断裂。
价格合理 量力而为。经过前述的一番挑肥捡瘦,最后的一个问题便是“壶价几何”?事实上,近十余年来,紫砂壶的涨势咄咄逼人,屡创新高,流风所及,似乎千元以下的壶泡出来的茶不堪入喉般。尤有甚者,壶价动辄十万、百万,果真应验了古书所载的“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总而言之,当我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各式砂壶,以及店老板的如簧之舌时,切切要分清楚“选择一把别人公认的好壶”和“选择一把贴心好壶”之间的差异。因为惟有“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好壶,若硬是要随波逐流,附庸风雅,可就失却了茶艺怡情养性的那份闲适之美了。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