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过滤却反而造成二次污染,某些“洋品牌”净水器集体砷超标让人们对净水器行业品质产生担忧。
日前,多家国外知名品牌共11个型号的净水器在卫生安全抽样检查存在砷超标、菌落总数超标以及有机物去除率不合格等问题。
本应是产品、技术领先的某些“洋品牌”,反而无法通过相关部门质检,是企业把控不严?砷超标事件背后,隐藏了净水器市场怎样的乱象。
可调控的成本结构
据了解,滤芯是净水器的核心部件,按滤芯组成结构一般可分为RO反渗透净水器和超滤膜净水器等。
RO反渗透净水机,因RO膜因孔径远远小于病例毒和细菌的几百倍乃至上千倍以上,所以净化精度最高,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却产出率较低,一杯自来水过滤后最后仅剩1/3。
另一种较为常见的是超滤膜净水机,以超滤膜为主,辅以活性碳、中空纤维等其他滤芯技术,可以滤掉异味、杂质、铁锈、细菌等污染物,当然其净化精度也偏低。而本次抽检出的问题净水机基本属于后一类。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问题净水机的滤芯所用材料虽各不相同,但都采用了活性碳、PP棉这些基本滤料,另外添加了中空纤维超滤膜或者KDF(纯铜锌合金)复合而成。
检测机构专家及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些材料中,最有可能导致砷超标的是活性碳,因为活性碳的原材料或制作工艺过程中都可能受到污染,而含有微量的砷。另外,合金材料也可能是砷超标的根源所在(注:砷可用于制造硬质合金,如铜中含有微量砷时可以防止脱锌,KDF是纯铜锌合金)。
由于滤芯为多种材料复合生产而成,在世界各地多个矿区开采的矿物原材料所含金属成分不一样,加上公司质检标准不一致,也是可能产生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据公开资料显示,某公司液体过滤部门具有超过90年的行业经验;生产净水器的美国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家用水处理系统生产商之一,专注于家用水处理领域86年;另一公司的净水器也已畅销美国20多年,另外还有美国、日本等多家知名企业,它们都是专门从事过滤净化行业多年的大企业。
美国对水处理中用到活性碳的国家标准是”不应含有对经活性碳处理水的使用者的健康产生有毒有害影响的杂质;不应含有超过《水的化学物质药典》规定的极限范围的物殊杂质。
对于以上质疑,笔者求证了多家公司。某知名公司中国企业传播与公关、市场推广及公共事务部高级经理华先生对笔者说,官方公布的过滤性能下降原因是经过认真调查的,不想做更多解释。
另一品牌售后部祝经理表示,对砷超标检测结果“感觉很意外”。“具体的原因我们也在思考,大家都把矛头指向活性碳,如果真是这个原因,那也许是使用的椰壳原料被污染没有完全提纯。”
配套之惑:没有所谓“原装进口”?
代理多家知名品牌净水设备的上海某公司销售人员小孟告诉笔者,美国品牌的主机多为原装进口,主机部分包括滤芯和滤头。而其他如水龙头、滤瓶、前置过滤器等相关配件都由国内总代理找生产厂家配套生产的。因为美国为直饮水,不需要前置过滤器等装置,而中国水质相对来说杂质较多,因此需要额外添加装置保护主过滤器,以延长寿命。
而与国外某些品牌厂相比,国内净水器产品的生产与配套品质更是参差不齐。
中消协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国内已获和待获卫生许可批文的正规净水器生产企业有1200多家,还有2000多家无专业设计、未取得卫生许可批件的小作坊。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净水行业委员会秘书长顾久传指出,“净水器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是活性碳,包括椰壳炭、果壳炭还有廉价的煤质炭等,由于价格差异大,吸附能力强弱悬殊,其净化效果依次递减。”
而这些材质差异从外观上是看不出来的。因此,有某些小厂就出现用低价煤质活性碳替代椰壳活性碳,拿回收塑料替代食品级塑料用在涉水部件上。更有甚者,有些活性碳生产厂回炉处理报废的活性碳,再充新品卖出或掺进新活性碳中,以降低成本和售价。
“中国净水行业是一个由众多中小企业耗费十年之功推动起来的行业。”上海卓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咨询顾问师庞亚辉曾这样描述,但国内净水行业增长潜力巨大,相关规范和管理还需完善。
在2009年,众多知名品牌净水器就曾因菌落总数超标而被卫生部通告。随后出现了被抽检的问题产品停止销售。
近年来,中国净水器行业发展迅速,净水器产量以每年42%~50%的速度增长,产量已居全球首位。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安全饮水高峰论坛上,有专家算了一笔账,如果全中国有1/4的家庭安装净水器,那么净水器的需求量就有1亿台,若按每台1000元计算,中国净水器市场规模达1000亿元。巨大的潜在市场引得众多不同规模企业正前仆后继地涌入这片蓝海。
然而,我国对活性碳的质量、安全性与功能并没有明确的评价体系。甚至水处理设备一直都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行业标准体系。
造成市场混乱的原因有:
1、净水器入行门框低,一把螺丝刀就可以开工厂,由于行业配套成熟,所有的配件都可以外购。
2、行业监管部门的严重缺失,一个行业都已经发展了10多年了,居然还没有行业标准,这在家电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虽有卫生部门在颁发卫生批件,但是纵观整个行业,没有卫生批件的产品也照样销售,也没有任何部门出面进行监督管理。
3、现代推广手段的多元化,网络推广是各大厂家的主要手段,其因成本低廉,缺乏监管,正所谓“吹牛不犯法”,(例如:他们都吹嘘自己是十大品牌,国际化公司,行业标准起草单位等等),给很多从业者造成严重的误导,甚至是上当受骗。
4、行业真正做生产的公司少,大部分都是代加工的产品,他们的目的就是拿产品在贴上自己的商标进行融资行为,和这样的厂家合作在售后保障,销售支持和后续发展上都不会有任何的优势,他们的目的就是赚一笔是一笔,忽悠一个是一个,更谈不上有新品研发和远景规划等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