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经验 听听网友装修后的憾事

房子装修不简单,如果问起装修最让业主挂心的事情,除了如何实现环保健康,剩下的恐怕就是省钱。一份合同的签订也不简单,牵扯施工人员、设计师和业主三方,装修房款合同里面标明预算,三次付款之后实际支出又是多少?怎么样才能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情,实现消费者期盼的“省钱”之说?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装修公司和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

核对,其目的都是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与合同相关的细节,毕竟一旦签字,就意味着开始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避开“口才营销”,设计师经验很重要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无论是负责装修的工程部人士还是设计师本身都认为前期和设计师的沟通非常重要。自己就是设计师的王小姐坦言:“一个家庭的装修造价跟设计师有关”。同时他也提醒消费者,业主和装修公司在前期沟通时,要注意避免有些设计师的“口才营销”。

有的设计师避免和客户细谈具体项目。以做客厅背景墙为例,设计师只是笼统地描述只需要一个方盒子中间加一点点缀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实际效果客户却看不到,而一旦出现问题,因为前期造型细节没有最终确定,后期施工如果改变,工程造价的出入也会很大。

此外,签订合同后,施工阶段出现的工艺修正、测量尺寸误差等相当一部分也跟设计师的工作年限、经验等密切相关。经验多,做工年限长的设计师对于工艺、报价的了解会非常到位,相应的,他们出具的报价单和对工艺的描述也非常准确。

城市人家装饰设计师王小姐也认为:一个家庭的装修工程,大到工程造价,小到诸如瓷砖缝隙的规整程度,直至后期实景效果是否与前期构想一致,关键都在于和设计师的沟通。

兼听则明、眼见为实,提高自身防范技能

装修时,难免会存在部分不正规公司有故意瞒报、恶意增项等行为出现,而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最终结算超出预算支出,因此消费者也不能忽视自身把关,补修内功,多听、多问、多学、多走动,加强自身防范意识。

不少消费者在装修之前会主动征求周围有经验的人士意见,张丽萍提醒:无论是挑选装饰公司还是选择建材不要只听一家之言;如果有时间最好到邻近小区的装修现场转一转,俗话说眼见为实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无论是口耳相传了解信息,还是到现场勘察,目的都不外乎通过信息汇总、对比,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再找装饰公司咨询,这样更加具有针对性。

除此之外,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学习增强自身的防骗技能。老人言,临阵磨枪不快也光,通过学习,虽然消费者不可能达到专业的水平,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对于提升自己的鉴别能力和专业水平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么对于涉及内容繁多的装修知识,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学习?张丽萍总监替消费者做了一个简单的规划:可以从家装工艺入手,装修作为从建筑中派生出的比较成熟的行业,分为水、电、瓦、木、油这几个工种,而房子装修涉及每个工种的项目也无外乎固定几类,消费者可以自行列出提纲,然后据此多渠道搜集相关知识即可。

合同文本页码繁多,外聘军师第三方把关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装修签订的合同文本,除了主合同,根据每家装饰公司的具体情况还包含一系列相关附件,大概有30--40页。这么多的页码对于既不熟悉合同语言阅读模式又对装修施工不甚精通的消费者来说,读起来的确不是易事,很多消费者没有时间、精力和辨别能力来阅读合同。对此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许国忠副秘书长提出建议消费者寻找第三方的意见。

许国忠说,目前能够充当第三方的有如下两种:一个是现在社会上随着行业分工细致,分离出来的专业行业从业人员,比如监理;另一个是市场上大型的装饰市场,比如百安居、居然之家、东方家园等的行业合同认证,也就是第三方认证。

他们在认定过程中会审视这些合同是否原版合同、有没有经过恶意修改、合同是不是自愿签订,同时也会把需要注意的问题提示给双方,通过这些方式确保双方在公平的前提下,实现合同的公正性。

对于聘请第三方的说法,记者也咨询了相关设计师的意见,元洲设计师张先生表示,从设计师的立场上看,他们也更希望客户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因为这样可以使彼此的沟通更加容易进行。

上述内容不代表齐家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发送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