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迷惑大宗商品市场

那些认为大宗商品牛市已然结束的人,很难再找到比中国更合适的例子了。从棉花到铁矿石,中国是几乎所有大宗商品的全球头号买家。对中国而言,过去的一年异常平静,一些原材料的进口实际上有所下降,在那些认为来自中国的强劲需求将进一步推高价格的人看来,这有些出乎预料。

铜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1月份到5月份,中国精炼铜的进口量较去年同期下降25%。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Glencore)首席执行官伊凡·格拉森伯格(IvanGlasenberg)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种变化。他表示:“我们看到中国的需求有所回落,而这种情况将持续下去。”

尽管格拉森伯格也提醒道,进口放缓很可能只是短暂现象,但他的言论引发了市场的激烈辩论:中国需求是真的在放缓?抑或继去年大量囤积原材料之后,眼下中国只是在消化库存?

中国的旺盛需求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其需求无论下降多少,都不仅仅会重塑铜、石油、棉花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领域的前景,更会影响必和必拓(BHPBilliton)、巴西淡水河谷(vale)和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等矿商和石油企业的股价表现。

大宗商品交易商和分析师表示,导致中国进口下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信贷收紧、经济增长放缓、少数几种原材料的本土产量有所提升以及各企业纷纷降低库存。但他们在上述因素各占多大分量上,却存在着分歧。

随着中国2008年年底出台的刺激计划渐入尾声,加之中国政府引导经济减少对重工业的依赖,中国对大宗商品和电力需求的增长的确正在减速。紧缩的信贷环境,也使得贷款进口大宗商品的难度有所加大。全国各地均现金匮乏,加之大多数原材料的全球价格居高不下,削弱了大量囤积大宗商品的吸引力。

今年,中国新增银行贷款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2%。自去年10月起,政府已4次上调利率,以期控制通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10.3%降至9.6%,预计2012年经济增长将继续减速,逐渐降至9.5%。但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速低于去年,但依然十分健康。此外,有迹象显示,中国企业仍预期未来需求将继续强劲。但在美国经济不确定、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加剧之际,他们选择了降低库存,而非加大进口。

巴克莱资本(BarclaysCapital)表示,6月初,上海铜库存量已从3月月中的60万至70万吨,降至35万至40万吨。即使在铝行业——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净出口国——上海铝库存已从年初的44.3万吨降至27万吨。

分析人士表示,库存水平不太可能持久下降。夏季通常是中国大宗商品交易的淡季,夏季结束后,市场很可能会认识到原材料需求的实际力度。瑞士信贷(CreditSuisse)伦敦大宗商品研究部门负责人瑞克·戴佛瑞尔(RicDeverell)表示:“中国将必须重回市场。”

中国疏远市场,并导致价格随之下降,可仅仅几个月后就恢复需求,重返市场,这种情况已不是头一回。

上述内容不代表齐家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发送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