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洋品牌的“面具”来欺骗消费者的故事已经不是个案了。“达芬奇”造假事件再次对我国的产品质量监管发出新的拷问,也深深的刺痛了追求洋品牌的国人消费者的眼球。在追究商家的诚信道德外,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纯国货穿洋马甲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样的产品贴上洋标签就顿时尊贵起来,消费者多花的那些冤枉钱,究竟是为谁埋了单?
也许是为我们的“虚荣心理”埋单。有一句话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句话将国人的崇洋媚外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有钱人越来越想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衣食住行要与众不同,似乎洋品牌才能体现自己身份的尊贵。正是冲着消费者迷信“国际品牌”并且借以炫耀的心态,“达芬奇”之流才有了存活空间并枝繁叶茂。而中国人总是一声长叹,用“崇洋媚外的人多啊”来对假洋品牌层出不穷进行回应。确实,当前不少不良企业正是利用国人消费者过于崇拜洋货的心理弄虚作假而得逞的。
造假的“达芬奇”固然可恶,花高价买“达芬奇”家具的人是否也应该遭到唾弃呢?现在何止是家具,其它很多国产的东西质量已经和进口的不相上下了,并且价格要便宜很多,但是国人就是不买。中国的有钱人为什么喜欢只买贵的不选对的呢?也许是他们的财富来的太容易,全靠自己努力挣钱的太少了。中国出现了那么多巧取豪夺,官商勾结,收受贿赂的人,他们当然也想不到现在山村里还有多少上不起学的孩子,还有多少看不起病的老人。像那位北京的唐女士花280多万元购买了四十多件家具,一套沙发就价值30多万元,一张单人床也要10多万元,是不是有点穷奢极欲呢?即使有这个能力消费没有错,而如果仅仅有钱却没有鉴赏能力,只懂附庸风雅,自然上当也不值得老百姓们同情。
多年来,不乏部分国人消费者选购产品时仍然一直对洋品牌怀有崇敬的心理,无论是吃饭、穿衣还是买车、置业,似乎洋品牌的质量和信誉更值得信任。可知道,在两百年前整个欧洲都对咱们中国着迷,连一堆土做的东西都价值连城。而两百年后,那些号称中国精英的先富起来的部分人却将这些穿着“洋品牌”外衣的垃圾东西视为时尚和精品。殊不知真正富有的人应当像李嘉诚,地上有一块钱都会捡起来,这才是大家风范。真正富有的人生活会回归平淡朴实,会慈善懂得奉献社会。现在已是21世纪,但一部分中国人仍然缺乏思维,没有信仰,重视物质享受,盲目模仿西方的表面物质,而真正西方的精神和精髓却没有学到,成为我们民族的悲哀。
所以,如果铲除国人消费者的“崇洋心理”这片土壤,那些假冒的洋品牌也不至于招摇过市。我们解决假洋品牌问题也需要多管齐下,对企业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追究市场监管漏洞的同时,引导国人消费者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也显得甚是重要。
链接:水性涂料市场还未成熟 “寒潮”还将继续
把国内市场做大 成卫浴企业的一大发展趋势
究竟是谁傍了谁?解析中国卫浴市场的品牌乱象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