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先天不足不能成借口
最近外媒爆出的昆明“假宜家”的新闻正在持续发酵中,这座名叫“十一家具”的商城占地一万平方米,共四层。模仿了宜家的蓝、黄主色设计,以及样板间、引导标语、摇椅设计等。另外商城的餐厅也有着相仿的模样,只是菜谱是中式的焖肉与蛋,而非宜家瑞典式的肉丸与三文鱼。
据闻英国人的路透社最近评论称,这家山寨宜家只是中国新一轮山寨潮的一个代表而已。现在造假越来越老到,已不止停留在仿冒名牌包、运动鞋等,开始仿起了外观、购物体验与服务等西方成功的零售理念。一言以蔽之:山寨整个品牌体验。
山寨至此,恐怕能称之为炉火纯青无出其右了。
中国的创新能力一直就很薄弱,因为底子薄。别人发展了50年我们发展了0年,别人发展了100年我们才50年,永远相差50年,100年后还得相差50年。大概就是因为这几十年的差距,让我们的企业山寨旁人的时候能那么心安理得,就像我们常说的,初级阶段嘛。
山寨的盛行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创造产业本身的羸弱,另一方面则是国人对原创缺乏尊重。
十一家具22岁的客户服务代表张云平,已经习惯于别人问她宜家的问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云平耸耸肩膀说道:“如果两人穿一样的衣服,你肯定会说一个人在学另外一个人。”
她把一家企业对另一家企业的抄袭,比喻成两个人撞衫,把这种赤裸裸的冒犯行为如此轻飘飘的一句话带过,恐怕除了对企业之间差异的认识不足之外,对抄袭的不以为然才是根本。
中国从建国初开始就形成的模仿学习风潮形成的惯性一直持续到了今天。山寨作为一种低成本的运营模式在中国企业中快速兴起,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足以及对企业抄袭的惩罚缺失更是变相的鼓励了企业的山寨行为。对原创的不尊重甚至延伸到了社会的其他层面,学术抄袭就是一例。
知识产权保护没有“与时俱进”
在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已经远远落在了世界的后面。
今年4月,米兰国际家具展大门口竖了个牌子,上书“中国人禁入”,此消息一出,肯定又是一件大伤民族感情的国际事件,但这事过去了4个月也没见动静。细看报道才知原委,原来中国人去逛家具展和别人不一样,别人带着相机去拍照学习,中国人带着相机是去抄袭的,回来就有最新家具的姊妹版了,这乃是家具行业潜规则,行内人为了保持竞争力都这么干。难怪洋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要“中国人禁入”了。
米兰家具展暴露的同样是中国企业对原创缺乏尊重的现象,除了一些人的素质问题之外,政府在政策法规上的惩处缺位也是一大诱因。
行政力量的缺位令创新成空谈
一律师建议,“政府必须教育公众少买假货,提高整体道德素养,并修改法律提高罚金。”并说,“你能找到仿冒麦当劳快餐店和仿冒星巴克咖啡馆,还有整座仿冒酒店。这相当正常,不仅是外观和装潢, 还有假执照,足以乱真。那么,为什么这么猖獗呢?因为罚金没有收益高。”
山寨在中国是个只需要冒道德风险的行为,而缺乏行政强制力量的约束很容让人在利益面前丧失道德标准。这就是很多企业甚至民众不以为然的根源所在。
对纯利益的追逐不可能造就自主品牌的企业,缺乏理念,缺少坐下来思考企业长远发展的耐心,这是市场化大潮下的企业众生相,别人在山寨赚钱,我不山寨怎么赚得到钱?如此一来,外国的那些带着先进的理念进入中国的企业,也就成为众人模仿的对象了,如十一家具,它就模仿了瑞典宜家表面的所有东西,包括所谓的理念。但企业是由人掌控的,而人最可贵的是不断创造的精神,单纯的靠模仿,恐怕路走不长。
保护知识产权需走出自己的路
山寨作为一种依附性的文化现象,注定了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随着经济与技术的进步,中国的企业不可能一直跟随在别人的脚步后面亦步亦趋,中国需要出现创新型企业与自主品牌就必须要走出山寨模式,这就要求国人必须要学会尊重知识产权和原创,而产权保护法律的不健全则会阻碍这一目标的实现。
只有通过教育让民众远离盗版,抵制企业的抄袭行为,与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相结合,加大对侵犯产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企业在山寨同行技术时的风险和成本,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国人的创造力不足的问题。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