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 如何能挤破门窗企业发展瓶颈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及扩大内需战略的进一步实施,门窗产业仍然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潜力虽然存在,但门窗行业的现状却令人堪忧,中国近20年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门窗市场,却没有孕育出国际水准的门窗企业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如何调整行业内的产业链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成为今后政府、协会、企业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门窗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据统计,农民每年转入城镇的住房需求为3.2亿平方米,城市人口自然增长每年需增加住房1993.8万平方米,城市存量住房的自然折旧改造,每年需翻新住房3.86亿平方米。三项合计,每年需建住房7.26亿平方米。

与城镇化相配套,公共建筑每年需要约5亿平方米左右。而且近20年是我国城镇化加速推进期,建筑工程量实际还会大于测算值,加上现有不节能住房的节能改造,每年需要门窗在4亿平方米以上,再按照每个门窗厂年均产量5万平方米算,需要门窗厂家8000家。

国内门企现状令人担忧

1.生产能力过剩。依据技术监督部门提供的数据,辽宁省目前取得生产许可证厂家为1300多家,高出实际需求3.3倍。其中沈阳市230多家,高出实际需求4.1倍。此外还有大量没有取证的门窗厂家更是大得惊人,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而事实上,门窗行业的过剩危机早从2002年就已经开始了。

2.生产规模太小。年产5万平方米以上的企业在沈阳不过十几家。

3.门窗厂数量太多。即使按年产5万平方米计算,沈阳也只需要门窗企业56家,事实上却是多达230多家,生产能力严重分散,大多数企业技术及装备水平较低,从业人员素质差,管理职能及各类人员配置也严重不足。

4.同质化。成本较低的门窗供应商的大量涌现,使行业产品价格从2002年开始一路走低。价格战、付款优惠战等随处可见,门窗厂出现严重的生存危机。

5.在行业产业链最末端的一线门窗厂发展受限,越做越小。原材料供应商无瓶颈而快速发展,越做越大,几乎所有的上游配套企业都比门窗厂大。

门窗企业的出路与对策

1.政策调控升级,政府及协会应正视产能过剩的现实,发挥调控作用,提高准入的门槛标准,让门窗厂逐步产业升级,做强做大做久。

2.促进产业链的结构性调整。

a.一方面优化门窗制造厂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在政策法规上要加大扶持专业安装商发展的力度,包括规模及数量。调整产业链的结构,分流行业内的人力及资源。专业安装企业主要侧重在注册资本及现场施工管理方面逐步升级。让那些有市场资源的企业专心做市场及安装,建立“哑铃型”企业。

b.大型门窗厂在内部试行项目经理单项工程入股制度,公司把控设计权、采购权及加工权。当项目经理在公司额度足够时,可以独资,但需付设计费、加工费。在内部模拟产业链分工,一旦市场政策环境改变后,就可以向社会放开。

c.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让总包单位安装门窗,发挥现有总包安装企业的作用。企业不要什么钱都赚,尤其是工地较多的门窗厂做自己的专长。只要现金流不断,5%的利润率已经很好了。

3.加强执法力度:监督审查生产许可证及施工证件。改变现有工程型式检验制度,变标准窗检验为按设计窗型检验。坚决遏制不合格产品流入建筑市场,保护优质产品利益,扶优罚劣。

4.规模生产投资:有实力并且立志要做制造型的企业要发展规模生产。门窗加工行业目前普遍规模小,产业集中度特别低,正是发展规模生产的有利时机。只要投资环境改善,没有发展瓶颈,就应该值得投资,做强做大做久。

5.提高产品批量生产质量。

6.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改造所有的人、机、料、法、环各个环节,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为目标。

7.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及管理人员劳动生产率:门窗行业工程设计、材料计划、采购计划、进出库、成产批次定额等所有物流活动大部分的工作内容都是重复性,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软件应用水平将是今后门窗厂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8.做大市场半径:做工程会受到市场半径制约,卖产品就不会。即使是国外的市场,产品的订单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前提是必须做好冒质量风险的准备。中国门窗产品的水平随着大量德国产品的涌入,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但设备水平、设计水平、管理水平、劳动者的素质都影响了批量生产的产品质量同一性。

9.加大产品研发的力度,整合现有门窗产品的资源:门窗厂绝大部分的研发活动都是属于对现有供货资源的研制活动,掌握设计及加工的工艺原理,而并非是简单的仿制,更不能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将原有系统大量的简化。

链接:陶瓷行业春去冬来 业内大洗牌一触即发

安装无标准可依成防盗门发展难题

上述内容不代表齐家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发送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