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世界第三大建材零售商百安居入驻上海,正式揭开了外资建材超市大规模登陆中国的序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百安居在全国范围内门店数量迅速达到63家。
中国市场潜在的巨大家居需求,让包括家得宝、乐华梅兰等世界知名建材零售集团在内的企业也加速了中国的布局。2006年底,家得宝成功并购天津家世界,并在2007年后陆续开出12家门店。乐华梅兰则继2004年在丰台区开设科兴店后,又于2008年顺利开设了大郊亭店。
迅速扩大的门店数量和规模,反而为其日后的关店、瘦身埋下了隐患。出于成本居高不下、快速扩张致使消化不良、对本土市场需求把握失衡、内部管理失控等原因,自2008年后,洋超市调转方向,做起了“减法”。
百安居的母公司英国翠丰集团2009年3月发布的年报显示,百安居中国在2008年亏损5200万英镑。为此,百安居将门店数量减至41家。
家得宝则自2009年5月起,陆续关闭了青岛、沈阳、天津、北京的五家门店,目前其在华门店数量缩水至7家。乐华梅兰也于今年7月底正式宣布将大郊亭店零售业务转移至科兴店,虽然对于关店缘由暂无官方说法,但业绩不佳无疑是关键原因。
相对于这些洋超市在海外市场的遍地开花而言,中国市场所占据的份额堪称微弱。家得宝中国战略业务发展总监严肃向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区销售业绩还占不到家得宝全球销售额的1%,属于“非关键市场”。
转型适应中国水土
几乎与洋超市在中国同时出现的,是关于其“水土不服”的言论。其中最核心的一点是,中国消费者购买家居建材产品后委托装修工人进行施工的消费习惯,与外资建材超市极力推广的DIY理念相去甚远,这直接导致了消费者对洋超市模式的接受度普遍不敌传统家居卖场。百安居华北区总经理陆维克坦言,百安居一直希望将零售DIY的理念引进中国,但直到进入中国市场12年后,DIY的理念还需要一点一滴地继续渗透。
在中国市场生搬硬套欧美经营模式后的经营不利,也让外资建材超市们不得不开始走上转型的道路。2009年,百安居在中国正式推出整合店面的“T计划”,引入自有品牌产品提升差异化,力求提供适合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产品陈列方式和店面环境。据了解,自今年年初,百安居从国外引进了Blooma、GEOM、 Colours等九大自有品牌陆续投放中国市场。
严肃也表示,家得宝最近一两年才渐渐“醒悟”过来,家得宝在中国是可以不一样的,“如果完全复制美国模式,会死得很难看。”
考虑到中国消费者对于DIY的理解及所需服务水准的不同,家得宝在中国提供了比海外市场更多且更便宜的安装服务。
无论是百安居、家得宝还是乐华梅兰,在努力提升零售业绩的同时都纷纷加重了对装修业务的投入,通过装潢中心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设计、安装服务来简化装修流程,另一方面也起到了捆绑主材销售的目的。
采访中,洋超市管理者最常提及的一句话是“了解和研究中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寻找适合中国市场的运作模式”,而这也无疑是洋超市的出路所在。
链接:人造石行业如何把握好当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倒闭潮”来袭 陶瓷卫浴该如何寻求“避风港”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