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在过去的三个月,一种叫三基色荧光粉的产品价格从300元/公斤涨到了3000元 /公斤。而这种稀土产品占节能灯灯管原料比重的75%左右。有业内人士坦言:成本压力使得本就因价格原因推广遇难的节能灯产品,再遭打击。其实,节能灯只是节能产业的一个缩影——许多节能产品都面临着成本高企、推广困难、废旧产品处理存在污染隐患等三方面的发展困境。
生存依靠补贴
6月22日,太原市兴华街金地灯具总汇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公司已经接到节能灯厂家的涨价通知。事实上,接到涨价通知的不只是金地一家经销商。有业内人士表示,节能灯涨价已是必然。大品牌产品的涨幅可能会控制在10%—20%。而之所以目前涨幅未定,是因为稀土原料的价格还在一直上涨,各厂家都希望待原料价格稍显平稳后再确定具体涨幅。而作为前奏,我省的普通日光灯管已经作出了价格调整,涨价幅度在10%左右,每只普通日光灯的价格上涨了约1.5元。
22日,福建漳州的一家节能灯企业表示,涨价实属无奈之举。目前,作为节能灯重要原料之一的三基色荧光粉的市场成交价已经突破3000元/公斤。而这种稀土产品在三个月前的报价还仅是300元/公斤。稀土产品涨价对于本就推广不易的节能灯产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在太原市马道坡街的一家五金商店里,一只100瓦的普通节能灯售价为28元。而太原市场三雄极光36瓦螺旋节能灯的售价在38元—39元。但市场同样亮度的白炽灯却只需要1.5元或2元,产品价格对比落差明显。近年来,我国实行对节能灯产品的销售价格补贴。一只节能灯的补贴额可以达到其出厂价的50%。此外,各省在国家补贴的基础上还会有一定比例的累计补贴。我省近年来一直执行30%的补贴比例。也就是说,在我省销售的家用普通节能灯可享受其产品价格80%的补贴。
正规企业受伪劣产品冲击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我省的节能灯普及率为35%,在全国亦属前列,但依旧遇到了一些全国性通病。省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告诉记者,市场上充斥着许多假冒伪劣产品。这些伪劣节能灯的销售,在很大程度上,使居民对节能灯产生了负面印象。严重影响了节能灯的推广工作,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近年来节能灯产品的合格率一直在50%以下,我省最近几次的产品抽检合格率亦不足50%。一位节能灯企业的华北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粗略估算,山西市场有50%的节能灯是不符合标准的伪劣假冒产品,这对正规企业冲击很大。“一个山寨版的节能灯,造价只有正品的1/3—1/5,可是使用寿命却大打折扣,许多使用了山寨产品的居民会对这个行业失去信任,李鬼横行把李逵逼得无路可走。”上述漳州节能灯企业的负责人这样讲道。而为了弥补企业利润,不少企业不得不适当提高产品的市场定价。加之节能产品在研发和推广中的前期费用巨大,这些都导致节能灯,特别是优质节能灯的产品终端售价偏高,其性价比并不具有太强的竞争力。
废弃节能灯污染之伤
除去市场推广,节能灯还遇到了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环境保护。汞是在节能灯灯管中使用的一种必需原材料,由于沸点低,如果节能灯破碎,汞蒸发并对环境造成污染。经过技术改造,目前节能灯的汞含量已经普遍降到5毫克以下。然而即使如此,如果使用后的节能灯被打碎扔在露天环境中,它仍可污染1800吨地下水。据测算,0.1毫克汞就可能会污染50吨左右的水。20日,一位省内的专家向记者解释,现在普通居民使用的节能灯,在正常使用中所释放的汞对人体基本无害,但废弃的破碎灯管对环境却是一个灾难。
目前我省还没有一个节能灯回收点,只有政府采购的节能灯实现了部分回收。这其中,除去居民的自觉回收意识不强外,技术和成本也是造成回收难的一个瓶颈。有专家举例,假设太原市一个1万人的社区有300户居民,每户使用20只节能灯,那这个社区每月则只能回收8—10只节能灯。按照太原市380万人口计算,全市每年回收的节能灯也只有60万只,仅够一辆拖挂车一次的装载量。然而,挨个社区回收的物流和人力成本可想而知。另外,由于节能灯易碎的特点,整个回收过程中一旦节能灯出现破损,整个回收过程就将前功尽弃。
正是由于随意丢弃的节能灯对环境污染严重,目前国家正在推广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即谁销售谁回收。但是这种模式的实施难度巨大。据计算,处理一只节能灯的成本在1—2元,回收一只节能灯的物流成本是5元,这样的价格已经接近一只节能灯的生产成本。事实上,付出如此巨大的回收成本后,节能灯的回收利用价值却不大。何况,仅一台节能灯回收处理的设备就需要上千万元。据介绍,我国目前拥有节能灯回收处理资质的公司不超过5家。这样的规模远远达不到我国节能灯回收处理的基本需求。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