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剧扩张的格兰仕,欲建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要展开一场耗资过亿的“盘库补差”运动。但最近格兰仕的空调被工商部门查出能效不合格等问题,暴露了格兰仕的质量短板。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曾批评格格兰仕空调,“一没有资金,二没有技术,三没有品牌,四没有渠道和人才,其发展己失去了十年前或五年前空调发展的市场条件。”
来自格兰仕空调的消息,2011冷年中国市场销量超过240万套,与几年前几十万套的年销量相比实现了近6倍的跨越式增长,成为中国空调行业最具成长性品牌之一。
根据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发布的数据,2011年6月中国空调市场一年一度的旺季期间,最受消费者关注的品牌品牌中,格兰仕上升到了第四位,数据显示6月格兰仕空调关注比例达6.8%。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河北和北京地区格兰仕空调销量已经冲进三甲之列。2011冷年河北格兰仕空调已超过240%的增长率实现了6亿元的销售额。而在2009冷年该数字仅为1.3亿元,2010冷年上升至2.48亿元。
一组组光鲜的数据粉饰了潜在危险,格兰仕在白电领域发力的同时也在小家电领域开展了一场“盘库补差”的行动,初步估计,全国补差金额将超过1亿元。
但急速扩张带来的是软实力的难以为继。规模与质量,格兰仕面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尴尬之中。
盲目做大或埋地雷
日前,重庆市工商局公布的一份空调产品质量抽查结果显示:格兰仕、扬子两家企业的三款产品被查出能效不合格。据悉,此次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共对广东、浙江、江苏、四川、山东、上海等省、直辖市的16家空调企业生产的空调进行了抽样检测,唯独格兰仕、扬子出现了能效不达标的问题。
此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告显示,在高能效空调器“节能惠民”政策推广过程中,格兰仕空调等企业存在操作不规范、推广信息不符合率较高等问题,受到了两部委的公开点名批评。但此后,两部委并未对相关企业进行公开处罚。
据悉,能效比是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制冷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反映空调器的实际工作效率。能效比高的空调器节能,能效比低的空调器会造成资源浪费。空调是我国家电产品中最早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制度的企业,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定频空调器其能效最低为三级,最高为一级。
疯狂扩张的空调业务
《中国企业新闻网》注意到,格兰仕空调主动向媒体发布消息称,2011冷年中国市场实现空调销量240万套。格兰仕家用空调制造公司总经理欧阳波还透露,格兰仕空调有足够的产能支撑企业在未来1-2年内完成1200万套,相当于300亿元的规模。
按照欧阳波的说法,这意味着格兰仕空调每年的市场销售必须要保持在200%以上。而在当前国内空调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仅为30%左右。格兰仕的这种增长速度到底是来自于格力、美的、海尔等竞争对手的“主动退让”,还是格兰仕再度抛出一个“数字游戏”?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早在2005年时,格兰仕便宣称要打造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制造基地,年产能达到1500万台。这一计划甫一公布,便遭遇国内众多空调企业的疑问。当时,格兰仕空调的内销量不足100万套,面对这么庞大的产能基地,格兰仕人到底如何来实现产能的饱和运转?
其实,自进入空调行业以来,除了前期继续沿袭格兰仕微波炉“价格屠夫”的理论外,格兰仕空调还实现了事件营销炒作包装的再度创新。在市场终端大打高价赠品牌,购买价格不足1000元格兰仕空调就能获得价值2000多元的钻石名表。同时,格兰仕空调送价值8000多元的云贵旅游套票,事后证明这一套票的购买价格不过200-300元。
在行业舆论上,格兰仕并不愿意面对无法与一二线品牌直接较量的事实,反而通过事件炒作、概念营销,大打新闻口水战,谋求品牌的“借位、上位”。近年来,在国内空调市场销售规模获得了一定增长基础上,格兰仕再度开打“超大目标概念战”,意在通过此形成新一轮的舆论炒作。
品牌与技术的短板最致命
急于做大做强的格兰仕,在追求规模的道路上,可能会采取“牺牲品质换市场”的策略。此前,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曾批评格格兰仕空调,“一没有资金,二没有技术,三没有品牌,四没有渠道和人才,其发展己失去了十年前或五年前空调发展的市场条件。”同时,还指出,“现在家电企业的成功要靠资金、技术、品牌、渠道和人才,而不是囗号。”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