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预测2016年家居地板行业的发展环境

2011年,网络流行一句话——“神马都是浮云”,暗合着这个变局时代人们内心里对各种无奈和彷徨的一种放低。但对于再也伤不起的地板行业的这一年来说,每个事件都并不是无关紧要的,而是都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市场环境的红海化,昭示着暴利时代的终结;企业和经销商洗牌的加剧,是未来市场走向成熟的序曲;每一个新模式的诞生,哪怕迅速枯萎,都是在为下一个更完美的新模式做着铺垫;不断有人进入,也不断有人退出,这正是行业新陈代谢加快的表征,也是行业机体愈加健康的明证。

地板行业的“年会”上非常流行的一些词语,例如“变局”,例如“维新”,都在2011年里真实地发生着,且比以往的任何一年都要更真实。认清它们,把混乱的现实揉碎了、嚼烂了、吞下去,比之视而不见,更能让我们身心健康。当所谓“冬天”或者所谓“2012”真正到来时,才能跟得上滚滚的历史车轮。

生存环境:

总体趋淡缘于宏观经济

从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中走过,仅是出口地板收到了部分冲击,中国地板人似乎未受太多影响,反而还为许多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但随着孱弱的世界经济和紊乱的国际金融持续发酵,加之自身市场经济秩序的不健全,2011年中国的宏观经济也无可避免的走到了危机的悬崖边。人民币对内贬值导致的原材料人工上涨、对外升值导致的出口受阻、房地产市场限购和限贷、信贷收紧导致资金链紧张……所有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但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中国经济经过了30多年快速的增长,之前数十年积累的大量需求,已经在市场容量急剧扩张中逐步消化,无论是房地产行业还是地板行业,未来的市场仍在,但那种整体的高速增长已经真正成为“过去式”了。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地板产业,都已经如郎咸平长期告诫我们的那样,陷入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之中。地板行业,和中国经济一样,就像一个在冰面上奔跑的小孩,一不小心跑过了终点线却停不下来。

前方不远处就是冰山。这就是为什么,2011年底,恶性通货膨胀受到遏制,人民币对外升值减速,房价明显下跌、交易出现放量,甚至房地产调控政策开始松动,整个地板行业却感觉日子更加难过了,因为我们或许已经迎来了传说中的滞胀——一边经济增长停滞、一边通货膨胀继续。

卖场面积过剩、企业数量过剩、总体产能过剩,这些都只能等待整个行业通过洗牌和重整来化解。单个企业应对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的手段,只能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品和品牌附加值、减少渠道和管理费用等。而对宏观经济大环境的改善,则不可期望太高。

中央将2012年经济工作方针确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12个字。其中的“稳增长”,正反映了中央对于经济增速回落过快的担忧。

区域市场:

东边不亮西边亮

尽管有些市场人士认为,地板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并不必然相关,但是常识和事实却告诉我们:如果房子都卖不出去,还有谁买地板呢?而另一方面,商品房价高的城市,也是商业地产炒作最热的城市,是连锁卖场扩张最迅猛的战场。房子成交的缩量和卖场面积的过量同时作用,雪上加霜。

据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以来,市场情况最糟糕的主要是国内的一线城市,同时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天津、沈阳、南京、上海、杭州、厦门、广州和深圳等。而它们,正是在这轮房地产调控中,受到限制程度最大的城市。这也很大程度由于,在上一波房价快速上涨过程中,这些城市最被传统商业地产投资者所重视,因此在卖场扩张中表现最为突出。到了今年,一些卖场面积明显过剩的城市如杭州、天津、沈阳等,在退潮中首先被晾在了沙滩上。

而市场相对最好的区域变成了西部和西南,如兰州、银川、重庆、成都、桂林等;华中地区的郑州、武汉、长沙等情况适中。整个中国地板市场恰巧被竖着划分成了三类,从西向东逐级递减。

2011的国内市场,犹如两只手同时弹奏出的怪异曲调。一只是政府调控的有形之手,一只是市场规律的无形之手。企业要想摸准明年市场的脉搏,还得两手抓:一手抓消费者,一手抓宏观政策。

渠道模式:

连锁卖场狂奔各类模式并起

传统连锁家居卖场的疯狂扩张,到了2011年达到了巅峰。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家具卖场至少超过1000家,新开卖场呈现超大体量的特征,今年新开卖场动辄15万、20万平方米,一、二线城市的地板市场普遍存在过剩现象。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欧亚达、月星,这些全国连锁的大鳄们,践行着他们年初定下的令人心跳的扩张计划,二线卖场品牌也紧跟其后。虽然在很多城市,经销商撤场、卖场关店的消息不断传来,也只被视作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谁不想当最后的赢家?没有人关心市场总量是不是过剩,只关心自己的版图扩张得够不够快。

在全国几十万经销商“呐喊”了一年多之后,对于连锁大卖场的抱怨也在今年完全浮出水面,甚嚣尘上。标志性的事件,是年初中国家具销售商联合会的成立,经销商不再甘于被绑架的角色,他们在尝试扎堆寻求话语权。

既然在传统大卖场模式下,制造企业们无法选择更多,那么只有另谋出路。2011年,独立店、自营大店、电商、直销卖场、设计师渠道、社区店等各种新兴模式以挑战者的姿态正式亮相。在与传统卖场模式竞争的过程中,它们展现出各自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各自的不足,比如独立店和自营店运营成本高、扩张速度慢,电子商务缺乏经验和成熟物流,直销卖场自身实力欠缺等等,目前没有一种能够真正取代传统模式。有实力的制造企业,往往是多种渠道同时尝试,分兵出击。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模式当中,电商被普遍认为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之一。虽然,就今年的情况看,电商领域还鲜有传统厂家获得决定性的成功,但是大趋势已成,2012年此风将更炽。

上述内容不代表齐家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发送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