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化玻璃餐具 暗藏爆裂危险

由于易于清洗、干净卫生的优点,一些玻璃餐具、炊具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不少消费者经常用此类器皿盛放食物,并用于微波加热。殊不知,一些玻璃餐具,例如钢化玻璃餐具,暗藏爆裂危险。

3月1日,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的“玻璃炊具(餐具)消费与安全交流会”上了解到,由于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统一的质量标准,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用普通玻璃冒充耐热玻璃等不规范行为,甚至因此造成人身伤害,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钢化玻璃自爆率3‰

淋浴房突然自爆,燃气灶在使用过程中灶面爆裂,汽车玻璃在贴膜时破裂……据了解,近年来,因钢化玻璃制品爆裂(自爆)引发的消费争议诉求不断增多。由于“自爆”原因难以鉴定,不少消费者与商家争执不下。

与会专家称,很多家庭的橱柜里都少不了形状、大小各异的玻璃器皿,很多人会把这些玻璃器皿放在微波炉、烤箱里使用,或者直接加热,因此玻璃器皿爆炸伤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钢化玻璃有3‰的自爆率。”中国建材检验认证中心主任石新勇说,钢化玻璃内部的硫化镍膨胀,是导致钢化玻璃自爆的主要原因。而玻璃原料或在玻璃的加工、运输过程中可能会混入镍成分。这些镍与玻璃中含有的硫结合,就产生了硫化镍。

业内人士称,3‰的自爆率意味着每1000块玻璃里,可能有3块会自爆。而且,自爆可发生在工厂库房中及出厂后的若干年之内,因而近年来,钢化玻璃自爆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玻璃钢化厂及玻璃用户。

交流会现场提供的视频资料显示,美国的一位消费者为了做苹果派,把钢化玻璃碗放在烤箱里,结果发生自爆,满地都是碎片。《美国消费者报告》曾调查了145起玻璃自爆事故,结果发现,自爆事故不仅仅只发生在烤箱用器皿上,8件玻璃碗、7件玻璃杯也发生了相关的事故。其中部分事故是在倒热水时突然破裂。此外,有些产品尽管标有“可在微波炉中安全使用”的提示,但还是在微波炉中发生了爆炸。

2011年12月28日,一位中国消费者网购钢化玻璃器皿后,不到一星期,产品就发生了爆裂。

据介绍,日本是玻璃器皿管理最好的国家之一。当地学校也发生过钢化玻璃自爆,碎片飞到儿童眼球上的事故。此后,日本就开始着手准备“玻璃器皿品质标记法”——耐热玻璃和钢化玻璃分别明示,不允许生产全面物理钢化器皿。为避免误将钢化玻璃放入微波炉,除了微波炉说明书上有相应提示外,钢化玻璃产品上也标注了“易飞散,使用时请注意”的字样。不仅如此,日本玻璃工业协会还通过实施耐热玻璃认证制度,给这些产品提供耐热玻璃认证商标,消费者可以据此轻松识别和选购。

针对钢化玻璃自爆,专家称目前还没有十分完善的解决方案,一般是采取控制钢化应力和均质处理的方式减少自爆。

长期从事窑炉和玻璃工艺研究开发的上海东华大学教授宁伟认为,钢化玻璃更适合做成汽车、建筑物门窗上用的平板形状,而不适合做成口杯、碗等异形弯曲的器皿,如果做成这些形状,可能会导致其性能下降,提高自爆发生的几率。

耐热玻璃适合加热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玻璃餐具不仅有普通玻璃、钢化玻璃、耐热玻璃,还有标称“钢化耐热玻璃”的。那么,什么是耐热玻璃?“钢化耐热玻璃”属于哪一类?

“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但日本等国家对此早就有具体的规定,其材质必须是硼硅酸盐玻璃、微晶玻璃或是铝硅酸盐玻璃,同时对膨胀系数也有着明确规定。”一直从事玻璃研究的石新勇说。

“钢化玻璃的抗冲击强度好,并具有一定的耐热性;耐热玻璃耐热性能好,化学稳定性强。”专家认为,但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钢化耐热玻璃。

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边疆说,近年来,随着耐热玻璃制品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耐热玻璃制品大量地进入了宾馆、饭店及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从而加速了行业的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很少有人去关注玻璃餐具的具体材质。

通过查询,记者发现,国家标准《耐热玻璃器具的安全与卫生要求》(GB17762-1999)中指出,“本标准的产品是直接盛装食品和饮料并且加热的玻璃器具,因此对于安全与卫生要求较严格”、“相比之下,耐热玻璃的成本、价格比钢化玻璃要高很多”。

就如何鉴别钢化玻璃、耐热玻璃,宁伟坦言,即便专业人士也很难识别。不过,从爆裂的痕迹看,钢化玻璃自爆后呈粉碎性的小颗粒状,而耐热玻璃不是。

不同的耐热玻璃器皿具备不同的耐热性能,有的适合微波使用,有的适合烤箱使用,还有的可以直接明火加热。据了解,为方便消费者识别,规范玻璃行业的生产行为,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参照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将在我国实施加贴耐热玻璃制品标识,目前已经制定出相关管理办法,后续工作将陆续展开。

上述内容不代表齐家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发送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