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潜规则横行 橱柜材料暗藏陷阱

一年一度的“3·15”即将来临,“消费与安全”二词呼声越来越高。与居家安全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家居行业,却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高发地”:设计师忽悠拿回扣、货不对板半路调包、定制材料暗藏陷阱以及低价诱惑大玩山寨等潜规则盛行。建材、装修市场“水深几许”,如何明明白白消费呢?

橱柜:定制材料暗藏陷阱

如今,整体厨房很流行,但有些品牌是采用加盟形式,经销商在设计、安装、售后服务等方面很不规范,甚至为了牟取暴利不惜以次充好,在利润空间最大的橱柜台面中掺假或调包。多数装修的业主没有经验,往往会注重款式和价格,容易不明就里就上当受骗了。

案例:今年1月,家住荔湾区的李女士订购了一套橱柜。当时她看中了一款橱柜,销售人员拿出900元/米、1200元/米以及1600元/米的三款人造石台面供其挑选。李女士无法分辨三种小样的区别,销售人员表示,“产品都是环保材料,质量其实没什么差别,关键是选颜色。”于是她按每米900元的价格订购了一套。谁知安装后发现表面很不光洁,比较粗糙。经协商,商家进行了打磨抛光处理,但效果不明显。无奈之下,李小姐提出补差价更换一个台面,却遭到商家拒绝,要求更换则必须全额重新购买。

记者调查:经协商,双方意见分歧较大,初步调解未果。

记者点评:品牌橱柜的台面材料和柜体材料在价位上是有很大区别的,但一般消费者很难识别。如人造石台面,有的800元每米,有的1300到1500元每米,有的高达3000元每米,而消费者用眼很难分辨,不排除有的商家就在用材上欺骗消费者。建议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记得向商家索要台面质保卡,以保证自己的合法利益。

卫浴:低价诱惑大玩山寨

高标价、低折扣,是时下卫浴市场的一大销售特色。有些消费者难免会被一些超低折扣产品打动,兴冲冲抱回家才发现问题多多:山寨品牌终于露馅了、五金配件规格被更改、售后服务标准不一等等。

案例:年初,海珠区的陈先生刚乔迁新居,在打扫卫生时发现,新买的马桶,水箱边角一个10mm头发丝般的裂缝,都有渗水的现象了,打开水箱盖发现后角也有一条暗缝,也裂开了。于是他找到商家,维修人员分析是震动造成的,没法修只能换,但是说不是自然裂缝不给换。经过交涉,商家最后表示,这是打了3.5折的特价品,保修只保修配件,总部可让其按出厂价再买一个。陈先生很是无奈,检测是震裂的,马桶装上没发生地震,明明是厂家问题,这样超低价难道售后服务业打折了。

记者调查:已受理登记投诉,商家尚未回应,等待进一步调解中。

记者点评:目前卫浴产品的标价体系混乱,相同质量、不同品牌的卫浴产品价格差距大,不良商家就是利用这点大玩手脚。比如有些小面积开裂,甚至是严重断裂的马桶被其以极低的价格大量收购、囤积,精心修补,改头换脸后以名牌产品的名义出售,这在街边档口和网店上尤其多见。如果消费者购买时一味压低价格,有的商家会将原装质量好的五金配件扣押下来另作出售,而用非品牌配件权作充当。此外,对于产品售后的控制也是商家的一招狠棋,以价格为条件商定售后范围与时效,灌输价格有别售后有别的“潜意思”。

地板:货不对板次品坑爹

在地板行业,市场被踢爆有货不对板的事件。有些商家为了利润最大化,把色泽和纹理相似的便宜品种当成高价的产品来卖,或真假产品“部分调包”来赚取其中的差价。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对材料了解比较少的软肋,看时是正品,送货的时候就做了手脚,一旦被发现,就说拿错了作为搪塞。

案例:今年初,王女士在越秀区买下了一套110平方米旧房。因为急于搬进入住,她只想刷刷墙、换下地板,简单装修一下。在选购地板时看中了某店的样品,商家承诺该产品为优等品。急着出差的王小姐匆忙交了钱,货运到家,也没开包检查。出差回来,王小姐发现不对劲,刚铺的地板与起初她看的样品差别很大,不仅颜色深浅不同,还有明显磨损,显然是次品。王小姐费尽周折退了部分货品,但已经铺设的地板却无法更换。

记者调查:涉及产品等级、规格,发票上注明欠详,需补充举证。

记者点评:在购买地板时,要让商家出具正规的发票,发票上最好注明产品的规范学名、规格、型号以及优等品、合格品字样,必要时可以留取样板。据调查,强化地板、实木复合地板比较容易出现非标板(小尺寸)、处理板(国标中B级、C级)问题,而实木地板则要谨防假冒名贵木种的山寨板。消费者收到货品时,需及时开包验货,仔细检查送来的产品是否与选择的货品一致。如果发现货不对板,应拒绝签收,并及时向工商投诉,挽回自己的损失。

瓷砖:设计师忽悠拿回扣

设计师拿回扣,这是业内早已不是秘密的潜规则,但不少初次装修的消费者却被蒙在鼓里。据调查,为提高销量,多数建材商都会通过返点拉拢设计师,而为了提高返点,设计师又会引导消费者以高价格购买产品。这一套路,让很多通过设计师购买材料的消费者在无形中花了不少冤枉钱。

案例:去年底装修新房时,家住天河汇景新城的梁先生为了避免装修被骗,特意找了广州一家知名家装公司,双方签订了包设计和施工、但不含主材的装修方案。设计师给出一套欧式风格方案,250平方米的空间,整个装修预算为35万元,梁先生颇为满意。在铺设地面时,设计师推荐几款仿玉石纹理的抛光砖,想着一步到位,梁先生下了“血本”选定一款。2月份装修完后,朋友到访发现与自家相同,一打听才知:每平方米近乎千元的地砖至少买贵了1/3。

记者调查:材料购买不在装修合同中,初步建议与商家协商,尚在调解中。

记者点评:据了解,设计师的薪酬一般为“底薪+提成”,特别是一些不收取设计费的中小公司,设计师带单子只为卖材料,几乎变成“业务员”。其拿回扣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亲力亲为帮业主选购,提价部分加本身返点归设计师一人所有;另一种比较隐蔽,设计师入行时间较长,与建材商都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尽管只推荐品牌不陪同选购,一样有回扣返点入账。据悉,这种现象在瓷砖、橱柜、楼梯等类别最常见,一些高端产品的返点可达30%~40%。

上述内容不代表齐家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发送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