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陶瓷成后起之秀 创新“激活”当代陶瓷业

几年前,当代陶瓷刚刚崛起之时,不少人持有当代陶瓷只是昙花一现、不久就要崩盘的论调。如今回顾2011年当代陶瓷的市场表现,我们会看到,这一收藏界的后起之秀,市场公认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拍卖公司,将当代陶瓷列入专场拍卖项目。关于当代陶瓷的出版物忽然铺天盖地而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成为规范的当代陶瓷经纪人,当代陶瓷在网络的销售也开始走红。近日,笔者采访了资深陶瓷收藏家于红河先生和艺术评论家饶中亮先生,请他们分析当代陶瓷的市场表现与艺术创新。

从“跑龙套”成为拍场主角

四年前,嘉德拍卖公司开始引入当代陶瓷,到目前为止,全国有五家大型拍卖公司在春秋两季定期推出当代陶瓷专场。在此之前,春秋大拍的主角常常是清三代瓷器,而当代陶瓷只扮演跑龙套的角色,难登大雅之堂。

而近年来艺术市场的变化,标志着当代陶瓷地位的提高。2011年的拍卖市场,当代陶瓷的高价成交纪录纷纷在秋拍中出现,其中在中国嘉德的秋拍中,白明的红苇颂青花釉里红箭筒,估价8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26.5万元。在北京保利的秋拍中,周国桢的青花釉里红《雏鸡》天球瓶,估价25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15万元。一个个高价成交纪录的背后,实际上折射出当代陶瓷巨大的升值潜力。

为何当代陶瓷近年来成为艺术品市场的后起之秀?从市场契机来看,元明清陶瓷艺术品价格一路高升,已超出一般藏家承受范围。同时,藏家们抱着等待继续升值的心态,握住藏品不放手,好东西越来越少进入市场流通。从观念认识来看,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当代陶瓷的收藏价值。从准入门槛来看,当代陶瓷收藏好入门,真假容易鉴定,投资少,资金回报率高。

当代陶瓷在最近几年价格的涨幅非常之快。目前,国家级大师的作品,十万元到二十万元一件,省级大师作品,二万元到五万元一件,这是目前市场认可的价格。当代陶瓷最近五年的涨幅至少有三倍,如果我们把它看作是投资的品种,回报率的确非常之高。

贴近百姓的艺术创新

以往的官窑陶瓷艺术品,是不允许艺人署名的。真正的当代名人瓷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出现的。随着艺术家社会地位的提高,艺人的名号开始出现在作品上。近十年来,国家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从十几人到几百人,他们从匠人变成艺术家。过去的陶瓷匠人,制作的多为日用器或陈设器,从器型到工艺,讲求传承,合乎规矩,匠人创作的余地很有限。如今的工艺美术大师,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其作品的最大特点便是推陈出新。

伴随着生活艺术化、审美化的时代潮流,当代艺术更多地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贴近个性化的心灵。陶瓷从传统的陈设品转变为艺术品,其制作也成了一种艺术创作。当代陶瓷艺术家更以其鲜明的个性和艺术情感进行创作,表现对世界与美的独特理解。当代名人瓷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张扬艺术家的个性,表现独特的人文情怀。泥与火,光与色,都成了艺术家表现其理念的手段,工艺成了表达思想情感的媒介。比如,高温颜色釉,在传统陶瓷工艺中只是起到装饰作用,在当代却可以被大胆地用来作为一种特殊表现手段,利用其肌理与质感,表现创作者的想象世界。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题,当代陶瓷的创新还表现在题材上。过去绘花鸟、摹人物,基本逃不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主题模式。如今的陶瓷艺术大师更关注平常的鲜活人生,发现平凡中的生趣,表现普通人的万千世界。

当代陶瓷艺术的创新还体现在艺术手法上。陶瓷艺术用釉彩在瓷胎上作画,现代绘画艺术的革新,也给陶瓷创作带来了新鲜血液,其背后的观念性革命使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生机。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写意,西洋画讲究线条的层次、光影透视,当代陶瓷艺术正在将二者融合在一起,实现了陶瓷艺术的现代化。同时,其用料也勇于突破常规,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选材,不拘一格。传统的惯常做法是用高岭土烧制,追求细腻光滑的效果。如今,或许为了表现某种原始、粗犷的质感,选用特殊的陶土烧制,材料的质感本身就是表现的中心。

从传统到现代的华丽转身,当代陶瓷的创新之路刚刚起步。奇妙的色彩组合、超乎想象的造型与画面,这门火与土共舞的古老艺术,正在燃起新的希望。

上述内容不代表齐家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发送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