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9月开始,福建晋江市正式启动建筑饰面石材加工企业和无证矿山分阶段有序退出,并于今年7月31日前整体退出。
晋江石材退转办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461个无证矿山开采点、无证石材企业已全部关闭;682家石材加工企业中,除了109家纳入工艺石认定范围的企业外,其余573家石材企业已全部关闭退出。
在永和、英林、东石等镇,石材加工企业正走在一条艰辛但有序的转型之路上。
转型出路一:“打包”转移
行走在永和巴厝村道上,两边堆积着成堆的石板,石材厂厂房紧闭。大部分企业主正在积极寻求新的出路,产业转移成了他们的首选。
蔡智慧是东鑫石材的老板,“从事石材行业近20年了……其他行业我做不来,也不敢去冒这个险”。为了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他和当地几个老板一起到山东省石材重镇——汶上县办石材厂,提前将部分产能转移到当地。
与蔡智慧一样,晋江不少石材企业也选择了转移,甚至有些企业连同机器、工人一起“打包”,转移到了其他地方。
据蔡智慧介绍,选择转移到外地的石材厂通常实力比较雄厚,而更多的中小企业则选择了转型。
转型出路二:转投其他行业
据统计,晋江市目前有43家转型企业已确定转产方向,项目类型涵盖机械配件、家具、包装印刷、新型墙材等,其中永和天扶石材厂等9个项目已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但大部分转型企业还处在摸索探索阶段。
永和华星石材厂在第二时段3月30日之前关闭,并最终选择将机械配件作为转型方向。该石材厂总经理林荣椅指着眼前的石头钢筋表示,这是拆掉的厂房,已经这样放置了近一个月时间,这块地以后要盖办公楼和宿舍,但目前厂房的手续还没落实好,也没办法进行建设。
自从石材厂关闭之后,林荣椅不是待在厂里,就是奔走于镇政府和各个部门之间。他感叹,自己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工资”了。林荣椅说,虽然政府已经开辟“绿色通道”,但还是希望一些手续能够办理得更快一点,或者能够考虑到目前的特殊情况边办边建。
晋江市石材退转办负责人表示,对于转型转产的企业,一定会尽量从各个层面给予支持,提供一切便利服务,同时也将主动为有转产意向的业主寻求转产项目,进行牵线搭桥,但也希望企业能够充分理解,提请市、镇两级协调解决转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必须具备合法、合规前提,必须能够实质操作。
转型出路三:制造工艺石
除了转型和转移,还有部分企业以“工艺石”的形态存留,通过了工艺石企业的初步认定。
据悉,晋江有109家企业涉及工艺石认定,其中59家企业全部符合纳税额度、环保要求、用地手续、经营范围等11个条件。英林的成山建材石料厂便是其中之一。该企业负责人洪子布表示,企业已经开始进行整改,对顺利通过核查较有信心。
晋江市石材退转办负责人表示,已经初步通过工艺石认定的59家企业,要在7月20日前按照《工艺石加工企业污染防治规范化标准》进行整改,如果整改不符合要求,一样要关闭退出;另外50家符合认定条件,但没有用地手续的企业需要在12月31日前取得用地手续后,再申请认定为工艺石企业,否则一样要继续关闭退出。
工人:部分转移异地谋生
晋江石材退出转型,大约5万余人面临工作变动。
“不能干石材了,还能做什么?”这是石材行业刚开始退出转型的时候,许多工人思考的事情。如今大半年过去了,大部分工人已经选择到南安、山东汶上等矿山、石材厂较多的地方就业。
吴文庭是东石本地人,从事矿山开采多年,一个多月前通过老乡介绍,到山东打工。“没办法,家里有老有小,要养家糊口还是要靠这门手艺”。
经过初步摸底,在石材厂较多的东石柯、清透、南岳3个村子,外来打工子女聚集的3所小学下学期将有1/3的学生离开。
未来:帮扶企业另谋生路
在已关闭的石材企业中,还有部分企业处于茫然之中。这些企业该何去何从,寻找转型的企业该如何成功“转身”等,依然是转型之路的后续命题。
“这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还是要一步一步来。”晋江市石材退转办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全面强制关闭,同时规范工艺石企业核查,对于已关闭企业的转产,将争取策划生成若干个中小企业创业园或仓储物流园,帮助关闭退出企业及周边群众找到新的出路。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