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出台 卫生陶瓷产业或实现“中国梦”

从建筑卫生陶瓷产业过去30多年发展的历史来看,似乎是不被国家关注的一个产业,因为,过去国家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只字未提建筑卫生陶瓷。而同样是大建材行业的钢铁、水泥、玻璃,在每一个五年规划中都有被提及:鼓励也好,产能过剩、淘汰、准入也罢,整体上来看,这三类产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也许这三类产业是国有企业占主导的原因,政府很容易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如钢铁产业,百亿级以上的钢铁企业至少有100家:宝钢、首钢、鞍山钢铁、武汉钢铁……唐山松汀钢铁、冷水江钢铁、信阳钢铁等,其中宝钢、首钢都是千亿级企业;水泥产业的百亿级企业也不少,其中,水泥产业龙头海螺水泥年收入近500亿元;玻璃产业整体规模不大,但也有一些百亿级企业,如汽车玻璃行业的老大福耀玻璃2012年的营业收入达到102.5亿元。

新政出台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或实现“中国梦”

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正因为不被关注,“放水养鱼”,任由发展,所以得以迅速发展。如建筑陶瓷行业,发展到十一五末,有6000多家企业,3000多条生产线,年产量突破85亿平方米,连续19年成为世界产量第一。行业堆头很大,但没有一家百亿级企业,50亿级的企业也廖廖无几,几乎没有一棵真正意义上的“大树”。小树小草占主导、民营企业统治、无序发展、集中度低成为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一大特点。

产业堆头大了,又陷入集中度低、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的态势,必然会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于是,十二五规划中历史性有了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规划。这是好事,也是坏事:所谓好事,即对产业未来发展有了明确的战略指引;说是坏事,被国家关注的同时,也就被盯上了———在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清洁生产、落后产能、产能过剩、竞争态势、集中度状况、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无疑受到质疑。于是乎,2012年国家工信部针对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政策研究的项目也就顺理成章地进行立项与推进,预计在2013年颁布,实施已是板上钉钉。

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出台产业规划,无一例外地会明确这个产业的科学引导,并提出准入门槛,从而严格控制产能扩张,积极推进产业的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以改变产业无序竞争的局面。随着工信部产业规划政策的出台,建陶卫生陶瓷产业将迎来第一个产业政策的考验与洗牌,企业数量将会陆续减少,整体产能规模将会得到控制,企业集中度会相对提高。

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政策一旦颁布实施,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如佛山、泉州、温洲等城市,会基于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土地紧缺、产业结构调整、居民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等因素,正好对占地面积大、单位土地税收贡献低、能源消耗多、有一定环境污染的陶瓷企业找到大刀阔斧砍斩的法律依据,若达不到准入门槛的最低要求,则所在区域内的陶瓷企业被关闭的命运就不可避免。

在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现实中,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属于“潜水艇”式的经营,产业的特性导致浮在水上阳光规范经营的企业几乎没有利润,甚至亏损,之前建筑陶瓷行业上市的企业无一能够持续赢利就是最好的证明,以致一些上市企业纷纷退市,仍在资本市场上呆着的,也是在苦苦地支撑着。

一方面,已上市的企业没有充分利用从资本市场募集到的资金在行业内进行收购、兼并重组的机会,失去了迅速做大做强的良好机遇;另一方面,税收成本的不同,在市场竞争以价格导向为主体的情况下,规范经营的企业劣势便显现出来,产业中庞大的、不规范的企业群体以成本低、价格底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走一个又一个的工程项目、一批又一批的订单。

此所谓劣币驱逐良币,有两种可能存在,其一,阳光规范经营的企业,管理仍然粗放,未能精益生产,精益管理,自身原因导致成本居高不下,没有市场竞争力;其次,创新能力不足,不能以创新抢先一步获得高附加值。其二,需求放缓下,产业没有规划指引,却仍遍地开花不断有新的陶瓷产业园冒出,不断有新的企业产生,不断有新的生产线投入生产,供需失衡或产能过剩,拼价格销售成为获取订单、现金流的主要生存机会,谁的成本低、底子厚,谁就有拼劲,规范经营的企业远不及不规范经营企业的成本低,在当前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短视生存也好,长远发展也罢,不同的选择对应的是不同的经营境界和经营结果,适者生存,抱怨无用。

然而,国家产业政策的颁布、实施,准入门槛的设置,可以肯定对阳光经营的企业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无疑又迎来一次在产业、行业收购、兼并重组的机遇,是否能抓住这样的机遇是企业在形成一个牢固的“竹节”后能否快速长出一段粗长的“竹杆”之关键。

阳光经营的企业,凭借着规范缴税,成为当地纳税大户,除受到当地政府表彰、支持外,至少每亩土地的税收贡献肯定能达到产业政策的准入要求,首先保留下来不是问题;能保留下来就意味着有生存的机会,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准入门槛提高了企业每亩土地的税收后,规范与不规范经营企业的税收成本差距便相对缩小,总成本差距不大,就不惧公平竞争。

随着“营改增”在全国的全面推行,房地产、建筑行业企业对采购原材料就需要供货商的增值税发票,以获得更多的进项抵扣,这便给了规范企业更多订单的机会,因为规范企业不存在开不出发票的困惑;作为打造家居产业大平台的房地开发商,从此不再一味追求价低者中标的招投标模式,同时会考虑供货商的注册资本金、年纳税额,以及品质、数量、供货时间的保障与品牌影响力等因素而提高招投标的准入门槛;在房地产这种风向标的指引下,不规范经营的企业日子就会越来越难过,而规范经营的企业生意会越来越兴旺。

法理之中,一个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国家、社会、市场,本应让阳光规范经营的企业受益,才符合宇宙规律、因果法则,国家、社会、市场才能充满正能量,从而促使国家、社会、市场、产业、行业、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如此,规范经营的企业在市场上通过公平的竞争,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订单,就足以支撑企业的产销平衡、库存降低、存货周转率提高、现金充裕、采购成本降低、及时支付供应商货款和员工工资、负债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企业就能进入良性运行的轨道: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企业获得高收益,就有资本和条件对产业上下游的企业进行收购、兼并重组,做强做大,获得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更大的支持。钢铁、水泥、玻璃三类产业的百亿级、千亿级企业无不都是在规范经营基础上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做大的。

事物总是两面的,若产业政策有利于相对阳光规范经营、有良好管理基础、效益和实力的企业,则必然不利于不规范经营、管理基础弱、效益差的企业。如果未早做准备,逐步浮出水面来阳光经营,打造企业强壮的经营体质,一旦国家产业政策颁布实施,准入条件依据每亩土地税收贡献和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等严格的量化指标执行,那么,被勒令停产整顿甚至关闭,不是可能,而是一定,无容置疑。佛山市林元和时代的十一五期间,针对建筑陶瓷行业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整治提升,依据的就是单个法人企业是否达到1000万元税收为切口,一刀下去,80%的企业被关停或转移,这一历史教训不应忘记,不应抱着任何侥幸的心态,早做准备,有无数的“竹节”、粗壮的“竹杆”,就不怕任何暴风雨的到来。

因此,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应关注和重视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对国家、社会、产业、行业形式发展趋势,要有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不要与趋势对抗。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大发展,但环境倒逼机制、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质量效益等发展需要,必然抑制过去那种靠资源与能源消耗、牺牲环境代价换取低质量的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必然引导甚至迫使民营企业脱胎换骨、改头换面,夯实经营基础,规范经营,精益管理,以适应五味一体、城镇化建设、城镇居民收入翻一番、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幸福中国以及实现“中国梦”的新时期的发展形势。

期望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政策的出台能指引和促进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未来低碳经济发展的30年中,产生100亿级、500亿级甚至1000亿级的企业,在小树小草的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森林中,长出不少“大树”来,营销良好的产业生态,促使中国建筑卫生陶瓷由大变强,从而实现“CHINA梦”,让全世界的同行到中国来朝圣。

上述内容不代表齐家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发送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