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5】
取消限贷、限购,降低首付比例,营业税免征期5年变2年……2015年入春,史上最大的“购房政策礼包”没能激起楼市的再度火爆。
从2013年的19.8%,降到2014年的10.4%,再到2015年的1%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连续两年下降10个百分点。2015年终,似乎所有人都已经达成共识,经过15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后,房地产业迎来了扩张后的调整洗牌。
【展望2016】
调整是2015年房地产业的主题,这一主题也将延续至2016年。
再也没有“铁板一块”的房价暴涨,城市间市场分化日益明显。北、上、广、深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供求矛盾依然紧张,例如深圳的房价2015年以来已同比上涨40%。三、四线中小城市,特别是吸纳就业、人口聚集等功能较弱的城市,则供大于求,去库存压力巨大。
市场交易逐步从增量为主转向增量与存量并重。一线城市存量房交易已超过了新建商品房交易。以北京为例,2015年前10个月,二手住房成交量占比达62.3%,这意味着住房结构在发生变化,改善型需求正在增加。
市场调整也是行业机遇,把“不务正业”的“虾兵蟹将”淘汰出局,有利于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过去房地产给人的印象是利润多、不差钱,很多项目的毛利率都在30%以上,其他行业的企业纷纷放下本业进入房地产行业。”在中国建设报社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责任地产”课题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司长高志勇提出,2015年以来很多房企的毛利率都降到了20%以下,净利润率下降到10%左右,行业利润在回归正常。行业要利用房地产调整的时机,促进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房地产产品也存在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依靠单一产品‘一招鲜’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下大力气改善产品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的新需求。”高志勇说。
市场调整也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强者愈强。“‘十三五’时期房地产行业将步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新阶段。”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认为,区别于过去十几年速度快、扩张式、粗放式的发展格局,未来房地产业的竞争会加剧。资金实力大的企业能熬过房地产行业的小周期波动,活得更长久;专业化能力强的企业也更具有竞争力。
市场调整更会加速新业态的孕育成长,新型地产将获得增长空间。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以硬件改造和管理提升为核心的存量房升级,以资产管理为核心的办公商务楼宇开发,以产业、旅游、养生、度假为核心的新型地产开发,以服务配套为核心的老年服务社区开发,都将成为“十三五”房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对房地产不要过分悲观,步入‘十三五’时期的房地产有值得关注的亮点,能否抓住这些机会,关键取决于房地产企业的创新和转型。”秦虹说。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