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这天,古人是这样的!

每年阳历的11月7或8日,太阳达到黄经225度时,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它预示着秋天就要过去,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立冬在我国古代可是个重要节日,就连皇帝也要率领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仪式,迎接冬天的到来。说到立冬,你会想起什么呢?

小编今天体验了一把时空隧道,正好看到了古人在立冬时候的习俗……

5-1

冬字最初表示终结

“冬”是“终”字的原型,它的甲骨文很形象——就像垂下的一条绳子,两端还打了个结,是结束、终结的意思。后来等人们分清四季以后,用它来代表冬季的“冬”。又在一边加了个绞丝旁,另外造出一个新字——“终”,来表示结束。

之后字形又演变成一个牢笼里面一个日字,表示把日光封闭起来,因此而寒冷的意思。

发展到小篆,字形改变就更大了,把里面的“日”去掉,并在下面加了一个“冰”字——不见太阳,又滴水成冰,当然是指寒冷的冬季了。《说文》解释:“冬,四时尽也。”冬是一年四季的终结。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5-25-3

立冬预示冬天将至

立冬节气不是实际上的冬天,但我国古代民间习惯把它当作冬季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节草木凋零,蛰虫伏藏,农作物已收割晾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以躲避寒冷。人们开始酿酒、腌菜,准备过冬。四物鸡等冬季进补食材及各种蔬菜是立冬时节滋养身体的不二之选。

立冬时节,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由于此时地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一般还不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古人还根据这一天的天气情况来推测整个冬天的冷暖,比如流传至今的农谚:“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一冬温(暖冬)”。

5-45-5

天子亲自迎接冬天

立冬节气和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人们往往要举行收获祭祀和丰年宴会来进行祝贺。

从周代开始,在立冬日,天子会亲自率大臣们到北郊“迎冬”,并设坛举行祭祀仪式。回来后,还要奖赏和安抚为国家出过力的军烈属家庭, 并抚恤孤寡老人。

到了汉代,汉文帝在立冬日要赏赐文武百官锦制的小袄。魏文帝时,则要求官员们无论贵贱,在此时都要戴一种老百姓戴的大帽子,专门起名叫做温帽,表示冬天要来了,必须注意御寒的意思。

5-6

立冬这天要拜望老师

从汉代开始,许多地方都流行在立冬举行“拜师”活动,也就是学生和家长提着礼品、点心去慰问老师。

有的老师家每逢立冬,就会像过大事一样, 要设宴招待前来拜望的学生。

老师一般要在厅堂里挂上孔子像,学生在孔子像前行跪拜礼,嘴里念念有词:“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未有孔子,孔子以后孰如孔子!”然后学生向老师请安,仪式结束以后,学生还要帮着老师干些家务活。

5-7

立冬“交子”吃饺子

立冬到,草木凋零、动物冬眠。自然万物仿佛都在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人类虽没有冬眠一说,但民间一直流传“立冬补冬”的习俗,以抵御冬天的严寒,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劳作。

在我国南方,进入立冬这一天,人们爱吃鸡鸭鱼肉。而在北方,人们比较钟情于吃饺子。

饺子早在三国的时候就有了,不过那会的饺子跟现在的馄饨差不多,煮熟以后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直到唐代以后,饺子才变得和现在一样。

古人认为立冬是秋冬季节交替,正是“交子之时”。“交”就是交替、交接的意思。饺子一般都在立冬、大年三十新旧交接的时候吃。所以,交子之时的饺子是不能不吃的。

5-8

自古立冬多诗情

在全年的二十四个节气里,立冬属于最后的一拨。时光飞逝总免不了让人感伤。在我国的历代诗词歌赋中,也记载着许多立冬时节的景观和习俗。

元朝的陆文圭的《立冬》诗说:“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立冬时,一般还不太冷,黄花红叶在风中摇摆,有十月小阳春之感。

宋人仇远《立冬即事二首》写道:“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小雨带来丝丝的寒意,但还没冷到结霜,房子前面树的叶子已经一半绿一半黄了。冬天来临,仿佛闻到了梅花飘香,春天已经不远了。

5-9

看完古人的立冬习俗, 小编真是大开眼界了!你get到立冬养生妙招了吗?你家的立冬又有什么习俗和趣事呢?快在评论里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上述内容不代表齐家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发送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