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垃圾“上山下乡”

青山绿水、风景秀丽,这是很多人对农村的印象。然而,随着中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持续增长,一些农村的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测算,中国每年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1.2亿吨。截至2015年底,全国38%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尚未进行处理,已开展垃圾处理的行政村中有1/3属于简易处理。

为什么乡村会出现“垃圾围村”?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源头看,既有村民的生活生产垃圾,又有来自城市的垃圾下乡。特别是后者,往往容易让人忽视。近年来,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这是建立在牺牲与城市接壤的乡村环境的基础上的。大量未经任何处理的城市垃圾被随意清运转移到农村地区或城乡接合部,农村已俨然成为城市的天然垃圾场。

另外,相较于城市,乡村生活垃圾处理在经费上没有保障,缺乏必要的垃圾处理设备和专门处理人员。加之一些村民的卫生环保意识不强,种种原因让垃圾污染在中国开始了一场“上山下乡”。

可喜的是,为了解决垃圾围村,一场从上至下的攻坚战已经打响。去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这份《意见》第一次将农村的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一并处理;第一次提出了农村垃圾5年治理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国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目前,一些地方有益的尝试已经取得成效。例如,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通过自主研发的垃圾处理器,农村垃圾经过分类处理后变成了有机肥。这些有机肥还成了商品,进驻杭州的大超市。

希望中国那些受垃圾污染的农村能够重获青山绿水,不再垃圾遍地,臭气弥漫。让乡村再次承载起人们的乡愁,让人们得以诗意栖居。

(责编:赵宇虹(实习生)、史雅乔)

我觉得说得很对,我们都应该爱护坏境。

上述内容不代表齐家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发送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