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喧嚣热闹的北京城二环内,
藏着一家让人如沐春风的杂志图书馆,
它的名字叫
“春风习习”
,
乍听之下,就给人一种很治愈的感觉。
这家店距离天安门不远,
走路过去还不到10分钟的距离,
但就在这车水马龙的都市氛围里,
它却是个
世外桃源般
的存在。
毕竟谁也不曾想到,
北京城最寻常不过的胡同里,
居然会衍生出一个如此
静谧
的角落,
还吸引了很多人来到这里排队打卡。
这家杂志图书馆店面不大,
仅仅
80多平米
而已,
但它的来头却不小,
因为背后的主人是奶茶刘若英的老公——
钟小江
。
图书馆改造完成后,
刘若英也亲自转发微博,予以支持。
钟小江虽然是个商界中人,
但不同的是他具有一腔“文艺范儿”。
即使身家不菲,又和刘若英结了婚,
却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低调,
平日里的爱好都是和
摄影、阅读
有关。
偶然的机会邂逅这间胡同房以后,
他一下子就被其安静、惬意的气质给深深吸引了。
于是他在去年花了2个多月的时间,
请人对这个闲置的民居进行了改造。
在当下实体书店越来越少的大环境下,
钟小江希望通过创办一个美好的空间,
让阅读这件事变得更有
仪式感
。
1 阳光洒在胡同里,
让人感觉暖洋洋的,亲切而美好。
坐在这
闹中取静
的一隅,
翻翻杂志,喝杯咖啡,
绝对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享受。
这座青砖灰瓦的河边小屋,
原来是传统3开间的北院。
经过一番改造后,
化身为一处
古朴和现代
交融的美妙空间。
窗内舒适静谧,
只有翻杂志的声音在沙沙作响;
窗外景色优美,
无处不在彰显着蓬勃的活力与生机。
穿过像木盒子一般的通道入口,
只见一个清新雅致的空间在眼前缓缓铺展开来,
清一色的原木与纯白,
简单却别具韵味,
看上去竟是那样
气定神闲
。
“春风习习”的整体装修以
日式简约
为主,
局部点缀一些绿植,
但地面、屋顶横梁和柱子,
还保留着老房子当年的模样。
阅读室由两个部分组成,
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
第一间是
开放式的
,
里面摆放着一张
木质长桌
,
可以坐6个人左右。
这里阳光充足,视野良好,
适合与好朋友一起围坐阅读。
另一间相对来说
私密
一些,
包含相对而坐的
2人小桌
,
还有一个靠近窗户的
独立吧台
。
为了遮挡阳光,
同时又保持适度的通透感,
他们采用了木格栅的设计,
为整个空间注入了一抹浓浓的禅意气息。
没有四面林立的书架,
也没有满满当当的书籍,
舒适和宽敞的空间,
让人不由得静下心来,
尽情徜徉在这美妙的文字世界里。
2 不过,环境、氛围虽然重要,
再美也只是“加持”而已,
大家来到这里主要是看杂志的,
重头戏当然非这里的出版物莫属。
这家杂志图书馆不仅在外观上非常有范儿,
而且其内涵也与众不同。
这里汇集了
400多种国内外杂志
,
内容涵盖设计、生活美学、建筑、摄影等,
让人恍惚产生一种来到日本茑屋书店的错觉。
书架的设计简约而不简单,
主要以
白色钢架和木色立柜
为主,
轻盈与厚重,现代与传统,
在细节处得到了完美的交融。
400多种杂志分门别类地陈列起来,
让人一目了然,可供随手翻阅。
而且这些杂志基本上都做到
与其发售国家
同步上市
,
特别是较受欢迎的
日本时尚和生活方式类杂志,
更新很快,期数也全。
在这些类型众多的刊物中,
如果你细细寻找,
还可能会发现很多罕见而珍贵的“宝贝”。
比如这本来自丹麦的《 Plethora 》,
开本巨大得如同海报一样,
优质的内容配上印度寺庙僧侣的印刷,
让人仿佛享受了一场视觉上的艺术盛宴。
而且《 Plethora 》的
制作周期长,
每本又是
限量发售,
在一般情况下很难看到。
《Union》是来自东京的独立摄影杂志,
兼具时尚与艺术,
以“好的东西是永恒的”为主旨,
向大家分享
最棒的摄影
。
人本人气摄影杂志
还有2015年已经停刊的传奇杂志《 COLORS 》的最后一期——《 COLORS 90 足球》。
这本杂志最大的特点就是观点上的独立性,它甚至没有固定的出版周期,选题的多样和思路更是不可捉摸,但深受广大媒体人的喜爱。
“春风习习”通过各种渠道,才搜集到这珍贵的4本。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出版物并不多,但能够列入收藏的都不是
等闲之物
。
比如这本充满年代感的
《双喜》摄影集
,由独立出版厂牌“假杂志”出品,里面拍摄了婚宴上的各种敬烟场景,仿佛一下子把人带入那个纯真美好
的年代。
每本出版物还被细心地包上了书皮,
让人细腻地感受到纸质书的
触感与温度
。
此外,为了让你的阅读体验更享受,
“春风习习”还为读者提供了5种热饮,
咖啡类饮品全部采用进口咖啡豆,
使用意式咖啡机制作完成。
现代生活的节奏太快了,
压力之大、负担之重常常令人难以承受,
如果能找到一处安静的角落,
让我们暂且抛开琐事,放空自己,
生活也就增添了更多的趣味。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