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地中海那叫一个水汪汪的蓝啊,蓝得不像是住在海边,像住在海底。
斑马姐一直觉得每个人的家都是独一无二的,很难用一种风格去刻板地描述,装饰涉及的审美趣味也是高度个人化的,从来都不是非此即low,“住在海底”的感觉也未必就比“住在海边”要差,只要你喜欢。
怕就怕你并不喜欢,仅仅是在“地中海就是蓝蓝蓝蓝蓝”的刻板印象和粗暴符号化中走入歧途,住了一阵子终于醒悟自己不是蓝精灵的海底旁支,只能对着天花板上晃眼的蓝木梁和墙上的蓝色救生圈和莫名其妙的鱼骸骨追悔莫及。
除了重新装修,并没什么能让你再回到岸上,等大片蓝色漆和其他蓝色纹理面逐渐掉漆褪色后,你才会进一步醒悟你并非居住在梦想中的圣托里尼岛,而是住在圣托里尼岛附近的一座沉船里。
许多人装地中海风,一定是因为怀揣着一个圣托里尼岛之梦,忘了地中海周围除了希腊,还有整整十五个国家,这些国家里除了有你经常向往的意大利、西班牙,还有你想不到的叙利亚、黎巴嫩、利比亚……
掺杂了南欧令人惊叹的审美到北非摩尔人的花纹再到中东的异域风神叨叨,这种fusion感才是地中海风最迷人的地方。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无论准备走哪种风格,一个更为实际的方案都是先把硬装做成一个有质感、符合居住核心需求的“基础盒子”,然后再通过些许软装来撒入你想要的那种风味。
是的,不需要满屋子的“风格”,一点点带有你个人偏好的“风味”已经是最适度的住宅表达。
“摩尔人的拱形”
上面百度和谷歌搜出来的两个地中海风流派里,只有一点双方取得了高度一致,就是拱形的应用。
拱形是地中海,更确切地说是地中海沿岸阿拉伯文化圈里的典型建筑样式。最早是伊斯兰教建筑从波斯建筑中汲取而来的技法,波斯风格清真寺主要风格就是拱廊和砖砌拱门。
后来摩尔人一度逆袭欧洲,还把这种建筑样式随着宗教带到了南欧,比如西班牙南部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里,一走进去就是延绵的拱形,非常美,完全就是伊斯兰建筑追寻的重复、辐射和节律感。
所以在家搞地中海,用拱形是没错啦,然鹅……脱离面积和层高来谈建筑样式都是自己调戏自己啊。
比如人家这样的层高,用拱形元素是庄重气派,地中海风真的是豪宅才更有底气来做。
如果是层高欠奉面积逼仄的小公寓,做再多拱门都和气派搭不上什么边,只会感觉住在了一个快被蚀空了的喀斯特溶洞里。
带线条的拱形窗比拱形门更美更含蓄,但是估计精装房和公寓们来搞难度系数也不小。
所以最适合来点拱形元素的,其实是卫生间和厨房。这两个空间有大量的柜子、镜面,都适合做一些有意思的造型,而且因为是小空间,也很难过火。
“大地色和肌理感”
地中海风被误解最深的,就是本身自然质朴甚至带点rough感的调调,被刻意的海洋元素搞做作了。
相比其他风格,地中海风是最能用自然材质激发你对环境“触觉感”的一种风格。
这是因为地中海风会大量运用石头、木材以及充满肌理感的墙壁(而不是救生圈、鱼骸骨和铁锚),最后形成的效果是“色彩感”和“形状感”均不突出,却充满强烈的“材质感”。
这和国内大量使用蓝色元素,以色彩感来强调地中海风的做法正好相反。色彩感是人的视觉系统最易接受的一个维度,所以用“色彩”来制造某种效果的难度,要远远低于用“材质感”营造某种风格。
所以室内设计和高级时装一样,越是看上去质朴的,越是讲究材质感的,越要花大价钱。
石头、木头、水泥和粗糙墙面的“触觉感”
这种充满肌理感的大地色系统,和古希腊的住宅传统有点关系。
沿海地区的希腊民居最早就喜欢用灰泥涂抹墙面,然后开大窗,让地中海海风在室内流动,灰泥涂抹墙面带来的肌理感和自然风格,一直沿袭到了现在。
我们常人可以学习的,就是抛弃“亮蓝+纯白”的闪瞎眼风格,使用更温柔与质朴的大地色系,预算有余裕的可以把墙面刷出肌理感,现在很多工艺都可以做到。
地面甚至可以使用水泥自流平,天花板的梁如果保留的话也千万别刷成蓝色,保留原来的木头感就非常好。
抛弃颜色,多上一些自然材质,我们现在距离地中海就又近了五百多公里。
“希腊人的马赛克”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