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循环:
下班回家觉得家里很乱,先潦草整理一下,对自己说,到了周末再好好收纳整理。周末来了,好不容易可以睡懒觉,不如下午再整理,到了下午,偷懒不想做,从而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适合/做不好这件事,感觉自己的生活一团槽.....然后房间变得更乱。
经过收纳王子的长期观察,很多人做不好收纳,是因为走入了思维误区,从而觉得自己不会收纳,就懒得做收纳。
收纳王子特意收集了几个常见的导致大家“不会收纳”的错误思维,并且给出走出思维误区的办法。
如果觉得收纳王子说得有点道理,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哦~
思维误区一 不整理就收纳
很多人听到“收纳”这两个字,就觉得不就是把东西收起来嘛,能有多难?这是很多人都会掉入的思维误区。
纳豆们都熟悉收纳王子的收纳三部曲“摊开-分类-收起来”。这个只需要听一遍就能记住的口诀,要做好可没那么简单。
收纳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思考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摊开」
是检测物品的数量,让自己了解自己拥有的物品数量,从而思考自己的消费观。
「分类」
是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决定是否保留或丢弃。
「收起来」
是根据使用习惯和物品形态,决定物品的位置,是将物品收纳进合适的空间,摆放到固定位置。
收纳无用之物,是浪费时间、空间,也是在浪费自己的一部分人生。
不做整理,就无法收纳。
思维误区二 买买买
很多人关注收纳王子的第一天,哟~原来收纳这么神奇,原来有那么多收纳工具,古人都说了“天将降收纳于斯人也,必先买收纳盒,再买收纳袋”,啥也别说了,收纳工具们买起来!
等你为了包邮凑单,纠结好久才下单的收纳盒到家,整理的兴致却没了。最后,一堆不知道咋用的收纳工具也成了需要找地方收纳的对象。
收纳王子建议:先完成
「摊开」「分类」
这两步,
了解物品数量,确定保留物品的数量,规划测量收纳的位置之后,再购买工
具。
很多人不知道,收纳的位置决定了具体的收纳工具。合适的才是你需要的,这是买东西的不二法则,收纳工具也是一样的,不做无谓的浪费,只买需要又适合的收纳盒。
思维误区三 收纳就是扔东西
收纳一定要扔东西。
听过太多扔东西就能净化心灵的论断,似乎只有空无一物才能达到理想的生活状态。其实不是说扔东西不对,但不加思索地扔东西,把原本有用的东西扔掉,最终又要花钱买。
收纳王子在前面讲过
「分类」
是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决定是否保留或丢弃。
那些能给自己带来幸福感的物品,和一年内还会再次用到的物品,一定要认真思考后再决定“丢弃”还是“保留”。你其实也知道,决定生活幸福或不幸福的人是你。
思维误区四 一个人收纳
收纳也会陷入“听过那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残酷青春式误区。
自从近藤麻理惠上了TIME杂志封面,一夜之间出版社们不约而同都出版了各式各样的收纳书籍。翻开这些书籍的目录,往往是从不同空间的收纳开始讲解的。比如,客厅,玄关,卧室这样这样,再配上精美好看的效果图,仿佛那就是你的家一样。
家是以人为中心的,物品的存放也应该按照家人的习惯来收纳,
收纳不应该一个人完成,要号召全家人一起参与,让每一件物品根据每个家庭成员的使用习惯拥有一个固定位置。这样能够避免“东西不见先喊妈”、“站在玄关问老婆要袜子”、“家里来人找不到茶叶”的尴尬局面。也能在这个过程,让家人懂得家的可贵,无形中增进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思维误区五 全藏or 全露
听说:台面无物是收纳的最高标准?
为了视觉效果,家里的东西都藏起来。
又听说:展示型收纳才能突出你的收纳能力?为了让大家见到你的收纳成果,也不让那些买收纳工具的钱白花。都摆出来。
收纳不适合太纠结,杂乱或整洁,不过是视觉信息,想要家里视觉清爽,一定的视觉遮蔽真的很重要。有藏有露才有生活气息。
其实收纳应该,七分藏,三分露。如果做不到也不要太纠结固定模式,跟着感觉走就好了
美丽的物品,收纳整齐做展示型收纳。不美的物品,容易脏的物品,用收纳工具藏在最顺手的地方。
要做好收纳真的不难,了解个人生活习惯和操作动线,思考什么是健康的,人与物品关系,就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十的收纳。剩下的就是把物品放到合适的位置,并且保持良好的收纳习惯而已。
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适合自己的收纳方式,相信大家只要走出思维误区,就能做好收纳~
— END —
文案&编辑 阿绿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收纳王子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