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诸葛找房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可以说有了质的飞跃,至少绝大多数都市人已经不满足于温饱,而是更加注重生活质量,大鱼大肉的吃起来,身体就不免会出现“亚健康”。后来,“闲钱”吃不完就投在了房子上,于是楼市也与人类一样有了”三高“富贵病——高价格、高空置、高债务。那么,这“三高”是如何形成的呢?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又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都说市场决定价格,即使不少城市存在短暂“有价无市”的状态,但是潜在需求并没有减少。很多人高喊绝不买房,只是因为自己暂时还够不到,如果有能力买了也还是非常渴望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与西方一些欧美人40岁才考虑买房子相比,国人的购房均龄以27.5岁遥遥领先,换句话来说,房地产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与国人过分重视房子密不可分。
首先,高价格。起初,房子商品化是为了解决更多人的住房问题,因为光靠公家自己盖完分配速度太慢,可能绝大多数人等一辈子也轮不到自己头上。但国人的生意头脑自古就是很厉害的,正是因为需求量大,才有了所谓“增值”的资本。如果任由其继续发展势必要适得其反,当初抬得多高,将来可能就摔得多狠。好在,目前已经有很多独生子女不用自己买房了,而很多年轻人的思想也很前卫,不再把买房当成人生目标,所以需求正在逐步放缓,这对于价格回落兴许是有利的。
其次,高空置。根据《中国城镇住房空置分析》显示,我国城镇空置住房约为6500万套,是不是乍一看觉得还挺吓人的?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只要在晚上多出去逛逛就很容易发现,很多小区亮灯率不高,且这一数据不仅只指商品房。
而另一数据也佐证了这一事实:近一年北京楼市库存增加到了最近8年最多的7.13万套(含限竞房),涨了2万套,涨幅高达42%,去化周期达82个月,业内人士调侃的说:“能卖掉一半可谓优秀”。连首都北京都如此,小城市恐怕还要再加个“更”字。多地虽然新房行情很好,但二手房行情并不乐观,所以这现象可以理解为是新房库存转化成了二手房库存,实际上仍没有被真正有需要的群体消化。如果任其继续发展,肯定会造成大量建筑垃圾,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最后,高债务。有数据显示,深圳和三亚的房价收入比已超过30%,名列冠亚军,而在50个样本城市中,还有37个城市的房价收入比超过了10%,这说明国民收入并没有随着房价的增长而增多,对于大部分老百姓而言二者不太成正比。而且,在过去10年时间里,住房杠杆率从17.9%上升到49.0%,房贷收入比从22.6%增至60.5%。显然,居民还债压力有多大不言而喻,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会对其他消费产生挤压效应。
人类的欲望是没有穷尽的,让投机者和舍命加杠杆的刚需放弃执念是很难的。但其实如果反过来想,治愈楼市“三高”的良药或许就在眼前,根本不必舍近求远想的过多。10年后,也许房子和车子都不再是最金贵的,这3个“东西”才更加弥足珍贵,那就是——科技、健康、信用。
从大局角度来看,“科技”在很多方面都可以说是一个改变人类命运的“良药”。正所谓科技兴国,把钱花在刀刃上,远比投在好逸恶劳的眼前利益上更有意义。官方多次表态,不会再靠房地产刺激经济,而且近几年在科技上的投入已经远超英法等国非常多了,未来也有望继续提高。诸葛小编认为,房地产行业在支柱产业宝座上的时间不多了,制造业和科技业或将成为两匹黑马撑起经济的一片天,房地产业也将会从“发动机”的角色向“稳定器”的角色转变。
从卖方角度来看,信用是“活下去”的救命稻草。因为人们未来所追求的将不再是基础的温饱和将就的居住,品质和精神追求是年轻人所需要的大趋势,所以如何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下生存是房企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偷工减料也许只能得到眼前的利益,但购房者绝不是傻子,通过货比三家,好坏一目了然,因此只有坚守“信用”才能走的更长远。
从买方角度来看,健康是一切付出的目的。我们买房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如果为了房子而累垮了身体,又有什么意义呢?房子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人们花钱买来奴役自己的工具,所以本末倒置的行为不可取。倘若一套房子300万,住上40年,那么平均每天是200块钱左右。但如果只住了10年呢?性价比大打折扣,因此只有健康,所付出的一切才值得。人生苦短,房子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有些事情还需量力而行。一切快乐为主,为自己活!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