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电报道,日立宣布重返中国市场。据南都记者了解,日立目前有5种型号的液晶电视新品在中国的华东和华南地区销售。
对此,日立中国向南都记者回应称,外媒报道中“重新进入中国的平板电视市场”这一说法并不正确。日立数字在2011年将以往自主开发生产销售的旧模式切换成日立技术委托加工生产(OEM商业模式)自主销售模式,启动了限区域,限渠道的新模式销售。
不仅仅是日立,三洋、东芝等彩电企业近两年在彩电频频失利后,均进行了不同探索,其中,代工模式是一个重要选择。有业内人士表示,近几年国内除了海尔、格力以及美的等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利润率外,黑电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全球状况也是如此,由此,原为制造大户的日系品牌也在渐渐引入代工模式。传统电子行业正在经历转型期,代工业也由此得以壮大。
日立OEM模式中国再出发
据日立方面介绍,日立电视在中国的现地法人日立数字映像(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立数字”)在2009年至2010年按照日立全球电视机战略方针对旧事业(自主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模式)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同样根据日立全球电视机战略,日立数字在2011年将以往自主开发生产销售的旧模式切换成日立技术委托加工生产(O EM商业模式)自主销售模式,启动了限区域,限渠道的新模式销售。
对于“限区域,限渠道”,日立方面表示,尚不能公布具体信息,“原有型号产品或许在大卖场有所销售,但是今年新推出的产品将不会走大卖场渠道。”据介绍,2011年日立电视机的产品全部为LED节能产品。今年五一销售了5款产品,之后将按照市场需求逐步扩充产品线。
日系彩电探索:代工、合资……
不仅是日立,事实上,近两年多个日系彩电品牌面临市场挑战,不得不探索更多的可能重铸辉煌。这种探索包括与中国彩电企业合作,与国美大卖场合作,以及已成趋势的OEM代工。
今年4月,三洋彩电就和国美电器宣布签订5年深度合作协议:国美为三洋全国渠道独家经销商;5年规划期内,实现810万台彩电的销售规模;国美专注三洋产品在终端的推广,每年投入品牌推广费用5000万元。而三洋专注产品研发和生产,研发费用投入为7%,这一比例远高于目前业内的研发占比。
至于东芝,选择的则是与TCL结盟。去年7月,东芝公司宣布与TCL集团达成协议,成立销售合资公司。东芝希望借助TCL在国内的销售网络扩大彩电销售规模,TCL生产基地则以ODM方式委托加工东芝彩电。东芝与TCL成立的合资公司由原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渠道发展中心的团队负责。
如今,日立与三洋的新商业模式刚刚启动,效果如何还未可知。不过东芝的销售还没有明显改观,根据中怡康对100个城市1668家门店的零售监测数据,第18周液晶电视零售份额前10位中,并没有东芝的身影。
奥维咨询分析师梁筠筠在回顾五一彩电市场时表示,总体看日本品牌在五一这个重要的新产品推广节点上,鲜有大的亮点;日本品牌现在更多依靠价格取胜;比如三洋等品牌在这个五一期间的价格降幅,令人大呼意外。当然凶狠的价格战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在某种意义上,日系彩电品牌整体核心竞争力正在无可奈何地下降。
产业转型期代工成利润帮手
在诸多探索中,代工模式引人关注。不仅日立、东芝,在今年飞利浦将彩电业务卖给冠捷前,也长期依靠代工。飞利浦是率先转型的企业之一,如今已经形成了医疗、照明以及优质生活三大业务板块,其中优质生活保留了个人护理以及小家电等利润率更高的品类,近期还有消息称,飞利浦有意扩张小家电,收购奔腾。
另一家彩电巨头索尼也引入了OEM模式。日前,索尼发布了2010年财报,最终净利润为亏损2596亿日元。目前,转型中的索尼遭遇多重挑战,除了地震因素,还包括全球经济形势、汇率、对制造能力的大规模投资改造、软硬件业务融合和互联网开发等等。
家电专家刘步尘表示,日立、东芝等企业在国内市场表现欠佳,生产成本较高,在国内企业代工能力强的情况下采用代工模式成为自然选择。飞利浦和索尼则是在谋求转型,转而追求技术和内容,比如索尼便押宝3D,发展在线业务。在其看来,传统电子行业正在经历转型期,也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代工业得以壮大。
刘步尘同时表示,国内的确存在品牌使用代工后,质量下降的情况,但代工并不一定意味着质量差。代工模式对于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国内企业经验一般在制造环节,而像苹果等企业,质量管控要辐射到整个供应链,这是国内企业欠缺的。”
齐家夏季建材购物节刮刮卡100%中奖新品首发免费体验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