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法国SE B公司和飞利浦公司先后并购国内小家电巨头苏泊尔和奔腾,国内小家电企业的战略困境凸显无疑,在缺乏战略发展路径、技术标准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很难应对当前成本上涨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与苏泊尔等企业被外资收购不同的是,国内另一小家电巨头九阳却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在国际标准领域取得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对中国小家电业来讲,依托全球小家电制造中心的优势,如何构建起完善的工业体系,形成在技术标准、产品创新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成为提升中国小家电产业全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实体经济呈现相对低迷状态,外资企业选择在此时机实现跨国并购的原因大抵应该有两个:一是通过并购构建相对低成本的完整产业 体系。在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性通胀压力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全球家电企业都面临着空前压力,欧洲部分地区企业出现了限产甚至停产的局面。并购中国生 产工厂,这些企业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消解成本上涨的压力。二是在欧元相对高位区间实现流动资本实体化以抵御反复波动的全球汇率带来的资本损耗。与美元对人民 币汇率持续走低不同,欧元对人民币汇率自人民币启动新一轮汇率改革以来处于持续波动状态,目前已升值5%,而此前最低时曾下降14.5%。在全球汇率震荡 调整背景下,流动资本实体化或许是欧洲国际资本最大化地发挥资本优势的有利契机。
对中国小家电企业来讲,虽然被外资企业并购能够获得大 量的产业资本和外来技术,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自主品牌的消失,更为严重的是外资企业通过并购后可以依托规模经济最大化地摊薄成本运营压力,在技术专利支 撑下,其很可能通过价格战、技术壁垒等多重手段压制其他中国小家电品牌的成长,这将对小家电产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长期以来,国内的小家电市场基本被飞利浦、松下等 外资品牌所主导,中国企业仅是市场的跟随者。从本质上看,外资企业的领先并不是一两个产品的领先,而是其背后技术创新体系的领先。发达国家的小家电发展史 本质上是技术发展史,外资企业纷纷构建起后来跟进者进入壁垒极高的技术创新体系,有了这个“后台”之后,他们可以按计划、有节奏地推出新产品,在全球范围 内圈占市场。
所以说,小家电产业最重要的是“大后台”体系的建设。无数的产业经历证明,一个没有“后台”工业体系支撑的产业是不可能孕 育出世界级品牌的。但与小家电产业特性不符的是,现在国内小家电产业基本停留在组装产品阶段,与外资企业的创造产品差距巨大,根本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技术创 新体系,这也正是国内小家电企业缺乏大品牌的根源。
因此,对我国小家电企业来说,单纯将眼光放在与外资合作引入资本上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当前首要任务应该是快速构建起包括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 在内的完善后台创新体系。有了这个体系,中国小家电企业才能真正拥有与外资企业角力的资本,否则仍将是空有庞大产业规模的产品加工制造商角色。我们看到, 部分领先的中国家电企业已经构建起相对完善的工业创新体系,中国家电业谋求更大国际标准话语权的时机已渐近成熟。事实上,这些领先的企业已经开始在国际上 谋求更大的产业话语权,海尔向IE C提交的多个标准提案已通过审核并发布成为国际标准、九阳提交的豆浆机标准正在审定。
单纯将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指标局限在产能规模与海外资本是否介入上的逻辑是不切实际的,决定企业全球产业话语权的决定要素只能是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程度, 而这往往又取决于对全球产业技术的掌握程度。因此,中国小家电产业要构建全球竞争力就必须在完善工业创新体系支撑下,从技术、品牌与产品三个维度出发形成 全方位的持续创新能力,并制定清晰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自主持续健康发展。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