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故事,绵延不绝、跌宕起伏地持续了大半个月。这家极尽奢华的高端家具厂商显然在这半个月变成了一面相当高端的靶子,几乎全民喊打。最近,刚刚就要被动车事故、恐怖袭击等新闻埋没的达芬奇,突然不甘寂寞地再次抬头,被爆出了“拒绝履行赔付承诺”的新看点,似乎又要变成众矢之的了。
8月2日,一则登在新华网的消息称,达芬奇公司要求需要退货的消费者自行提供质检报告,否则不予退货。同时,“达芬奇”拒绝履行兑现其公开宣称的“假一罚十”承诺。达芬奇公关部相关负责人承认,的确需要消费者提供质检报告,并称“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有些消费者钻空子,如果是使用了很多年的家具还怎么退?没法退了。”
在经历了家具史上最严重的诚信危机之后,达芬奇公司愈战愈勇,非但没有在全民的声讨之中自惭形秽,谦卑领罚,反而逆潮流而动,于压力中心依然发出了理性的高强音,“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有些消费者钻空子。”
南方网紧接着评论道,达芬奇家具是穿着意大利服装的“中国制造”,这是一种赤裸裸的失信行为,是典型的经营败笔,而今,达芬奇公司在善后的退赔过程中,又给消费者设置了“自行提供质检报告”门槛,并撕毁了己方先前作出的“假一罚十”承诺,再次践踏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画”出了又一大败笔。
新华网评论员邓海建更是将“达芬奇”事件延伸到了公平正义的高度。他在评论一些人“好在咱没钱、买不起达芬奇,上当的都是有钱人。”时质疑说,有钱人都捍卫不了私权的市场,穷人果真能幸运地享有公平正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是买了“达芬奇”的消费者在与潘庄秀华为代表的厂家博弈,不如说是国内消费市场的一次成熟度、规范度测试。“达芬奇”出事了,潘庄秀华哭了,退赔扯皮了……用一句流行句式说:不管你信不信“达芬奇”的彪悍,反正,我是信的。
达芬奇的哀伤不仅仅来自感情激烈的知识分子,更有一群同样哀伤的达芬奇消费者在虚位以待。据香港大公报的消息,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已经有超过70名达芬奇家具的消费者集体起诉达芬奇,涉及退款及赔偿金额已经过亿。
或许是超亿的赔款给予了达芬奇勇气,这种退无可退、穷途末路激发出来的勇气体现在8月3日早晨,中国新闻网发布的一条新闻。继日前发布致消费者的公开信后,达芬奇家居今天再发布致媒体沟通信,信中指责部分媒体以其“造假”为预设立场,“让消费者产生更多的迷惑和不必要的担忧”。
达芬奇表示,目前已经开通热线电话接受消费者投诉,但要区分不同情况给予解决方案。对于没有问题的产品,有顾客提出退货要求的,不能接受。并举例说没有一家卖场会确保销售的产品不出现任何瑕疵,汽车厂家会有召回现象、苹果IPHONE4也曾出现过手机信号问题。认为只要企业承诺承担责任就应该给予改正机会。
邓海建形容达芬奇的“彪悍”言犹在耳,达芬奇就撒泼了。想起个把星期前网上的一句调侃,“你跟她讲欺诈,她跟你聊创业。”8月初的这一出戏,分明是“你跟他讲赔偿,她跟你要机会”了。
达芬奇还认为,部分美国品牌中的部分产品通过保税区进口,本身不触及任何法律问题,也并不存在造假行为。强调目前没有任何执法部门认定其存在造假行为。认为“媒体应该尊重事实,并亲自核实相关情况后再作出结论”。
达芬奇案最快本周起诉
达芬奇避重就轻的回避了意大利一日游的问题却并没有妨碍国外媒体的判断,今早发布于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则“达芬奇案最快本周起诉、或面临民事刑事双重处罚”的消息似乎要将达芬奇事件盖棺定论。文章引用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的话说,从目前已登记的消费者反映的情况看,消费者购买的家具皆有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此外,达芬奇家居与消费者签订销售活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销售协议中的重要条款比较隐蔽,家具品牌未写明;家具本身没有商标标志,更没有产品说明书、商品检验证书及货物原产地证明;销售人员销售过程存在欺诈以及售后服务不到位、部分家具未开发票等。
有法律人士分析,达芬奇家居所提出的其仅为销售与代理商,保税区“一日游”交易模式不违背中国法律,对中国消费者实质有益等相关辩解缺乏说服力。
该律师进一步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该权利包括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真实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主要成分等相关情况。若经营者刻意隐瞒甚至伪造、虚构上述商品的基本信息,给消费者造成误导,则商家的行为便构成了欺诈。
该律师认为,若达芬奇家居公司伪造商品产地和原材料造假等情节经查属实,则根据其涉案金额、行为性质,其公司相关负责人员很有可能构成合同诈骗罪、销售伪劣产品罪、虚假广告罪等罪名,达芬奇家居公司及相关负责人将会面临民事和刑事的双重处罚,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付出沉重代价。
链接:
东鹏洁具刘新民:房控下电商与工程渠道成救命稻草
飞利浦城市照明创意营 打造个性化宜居城市
短短八个月就夭折 杭州居然之家“撑着了”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