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挡路 看中国家电之路如何继续

近日,全球第二大电视机制造商LG电子,对假冒LG品牌的产品及侵权行为发起宣战,并向一家名为伊拉克的公司索赔16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受到起诉的还有一家名为DISCOVY的中国销售公司。据了解,这家制造假冒商品的中国公司年收入估计在100万美元,并有渠道分布在北美国,欧洲,亚洲和非洲。根据LG的调查,目前冒牌LG商品有70%来源于中国,国内仿冒名牌产品的现象极其严重。

近年来,中国家电模仿盛行,山寨潮风生水起。拿手机而言,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山寨机,像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大牌们无一幸免地成为山寨的模仿对象。

而现在,山寨风不仅在产品领域,连服务体验和商业模式都开始模仿了。今年7月,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家“山寨”苹果零售店遭到曝光,并引发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包括AP,AFP,CNN,BBC,ABC,NBC等世界知名媒体都进行了重点报道。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山寨”文化在中国如此盛行,是谁在鼓励山寨?

谁在鼓励山寨?

有分析人士指出,山寨文化盛行首先在于山寨厂商唯利是图的本性。相比品牌机而言,山寨机成本低,模仿复制快,且不需要担负高昂的开发费、测试费、增值税,同样也可以逃避支付高昂的知识产权费用。

拿手机为例,在深圳电子市场,山寨机几乎就像萝卜、白菜一样地卖,价格便宜,在市场上颇具竞争力。由于山寨机生产成本低,中间利润能达到50%~100%。同时生产商不用缴纳增值税,也不用花钱研发产品,更不需要广告、促销等费用。而正规企业生产一部手机要缴纳增值税,实验样机要花40万~50万元,平均下来一部手机的成本就要比山寨机多出150~200元。这也无外乎山寨文化会大行其道了。

其次,经济快速发展,但国民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一些电子小厂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然而小企业研发能力欠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世界经济冲击,市场也容不得生厂商再慢慢自主研发,也许等你研发出来市场已经被竞争对手占领,或者更为严重,等你研发出来,产品已经被市场淘汰了。加上国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最终助长了这种“偷懒”的山寨文化。

第三,国内消费观念不成熟。据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的统计,当前山寨平板电脑以近20%的市场占有量紧随苹果iPad之后,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山寨平板电脑的消费市场。这虽然一方面是因为山寨品牌为迎合中国消费群体需求对原创产品做了进一步改进,但同时也反映出中国消费者群体消费观念的不成熟,价格仍然是其选择山寨产品的重要因素。这也间接为中国家电企业面对世界品牌的冲击缺乏竞争力埋下了隐患。

原创力匮乏 品牌家电受冲击

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山寨文化的蔓延,刺痛的是中国IT制造业创新不足的软肋。山寨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依附性文化,以模仿为前提。我国山寨文化正迅速对主流文化发起冲击,其背后反映了我国原创文化的诸多瓶颈,而最本质的原因当属缺乏创新。

中国在成为全世界最大制造工厂的近20年间,始终处在产业链的末端,即缺乏核心知识产权,不是设计者创造者;且不掌握市场,不是销售者,不接触消费者;仅是充当了毫无话语权的中间环节。

由于历史遗留因素使得中国企业创新乏力,面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一些小厂商开始走“山寨”的路线。山寨厂商不仅使外资企业受损,同样在山寨厂商低价挤兑下,一些品牌家电企业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据了解,目前除了华为、中兴、TCL等以国外市场为主的厂商外,国内品牌手机大多数企业出现亏损状况。

分析人士指出,山寨文化盛行导致的严重后果是产生“柠檬效应”,即在低价优势下,市场上的好柠檬越来越少,坏柠檬越来越多,到最后全是坏柠檬。但是由于山寨厂商的售后和服务往往跟不上,低价得来的产品并没有保障,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山寨当道 中国家电如何走出困境?

面对山寨文化的盛行,中国家电企业需要的是从模仿到创新的蜕变,对于品牌家电企业更是如此。那么中国家电企业如何找到创新的路径呢?

首先,在产品研发方面,中国家电企业不仅仅需要在技术方面进行攻关,同时,也应该学习外资企业的企划和研发架构以及研发的理念。

再次,在学习外资企业的服务体验和商业模式时,品牌家电不应该像山寨厂商那样仅仅照搬照抄,而应该从更深层次入手,探寻产生这种服务体验和商业模式的根源。

当然这只是家电企业考虑的一个方面,中国家电企业要走向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还需要深入探索,希望能尽快看到中国家电业从模仿到创新的蜕变。

链接:地板行业打造营销亮点——服务制胜

卫浴企业利润当先 如何实现财富最大化?

上述内容不代表齐家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发送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