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LED照明产业从去年至今,受到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便不断有led照明企业倒闭的事件出现。 2012年5月份,国家出台了系列正对led照明产业的利好政策,一扫此前中国led照明产业的阴霾局面,好如给陷入困境的LED绿色照明产业打了一针兴奋剂。这种兴奋程度从作为全球照明行业晴雨表的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就可窥见。
行业发展催生产业结构调整
17年来,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坚持专业化运作,坚定走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路子。只有充分市场化,才能确保舞台的公平平等,才能更好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市场是最好的筛子,是最好的验金石。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产业正在经历一轮新的、更为深刻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也势在必行。要实现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不断地创新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是必经之路。广州国际照明展展会平台是浓缩版的全球照明产业市场平台,今年最大的变革之一就是参展企业从数量竞争走向质量竞争。对行业的发展来说,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表明行业正在加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品牌企业来说,这是良好的发展时机。
通过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一批照明行业的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项目走上了产业化之路,并打入国际市场,深圳创新投资、金沙江投资、特变电工、万向集团等投行资本迅速瞄准了照明行业。
出口形势严峻,行业洗牌潮涌动
今年国内led企业的IPO热情仍然高涨。据统计,仅今年第一季度,已经上市和过会待发的led企业就有8家,比去年全年LED企业上市公司总数还多。其中,在3月份上市和过会的就有6家。而在去年底,曾上演5天内4家LED企业接连申报上会的“盛况”。表面上看,IPO热潮似乎与行业状况背道而驰。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上市潮的出现实际上是企业在为未来做准备;否则很有可能被潜在的并购者吞掉。“行业暂时的低谷提供了洗牌的时机,国际巨头和争相上市的国内LED企业则成为洗牌的主导者。”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创办人潘文波博士认为。据估算,目前国内LED企业约有8000家,处于“小而散”的状态。业内对通过洗牌整顿行业发展秩序的呼声一直很高。事实上,洗牌的暗流也正在行业里涌动,从去年至今,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的LED照明企业也深陷倒闭寒潮。
据报道,截至2011年底,仅深圳市倒闭的LED照明企业就超过80家,与深圳同处广东省的佛山市,2011年中亦有将近一成的LED照明企业倒闭。紧随广州国际照明展的数据也显示了行业洗牌的迹象。据潘文波透露,今年6月举行的第17届广州国际照明展参展面积比去年扩大了10%,达到22万平方米的历史新高,但企业数比去年减少了10%,由2900家减为2600家,显示了企业集中度提高,行业洗牌正在开始。
国内外强企同台竞争
企业国际竞争力是构成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据悉,2012年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品牌展区显著增多,展位面积在584平米以上的达到6家。在去年,实现此面积展位的企业只有一家。而今,品牌馆的国际巨头企业也纷纷涌现,借助这一的国际平台来展示品牌形象,国内民族品牌都加入了竞技行列,昭示了国内民族品牌的兴起。
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LED照明的飞速前行,我国照明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逐步缩小了同国际品牌之间的差距,部分企业跻身全球领先企业之列,更使其在国际照明行业的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为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创造良好的制度和社会环境,在未来发展中,我国的照明和led企业惟有比居于领先地位的跨国公司学习得更快、更有效,才有可能实现赶超目标。
潘文波表示,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的国际性主要表现在:首先要帮助国内照明企业充分展现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为他们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帮助企业进行国际间的交流。通过互动,为企业的发展、经营模式、管理等带来裨益;其次是让更多的国际企业参与进来,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以及品牌理念带到中国。
民用市场亟待开启
面对这一严峻局面,国内市场尤其是民用市场的启动被视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LED民用市场渗透率仅有5%左右。在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举办的“寻找LED产业的春天”研讨会(下称“研讨会”)上,上海照明学会的专家表示,阻碍LED照明产品大规模应用的一大因素就是价格,而高价格的背后则是芯片核心技术为国外公司所垄断的现实。“led灯的优势很明显,但为什么普及不起来?”这位人士分析原因:一方面是消费者对价格还不接受,另一方面,芯片等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国内LED照明在成本上难以降下来,也是LED照明民用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部5月 7日发布《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到2015年,大型MOCVD(LED外延片生产)装备、关键原材料实现国产化,LED产品成本降低至2011年的1/5。在研讨会上,中外专家一致认为,如果芯片国产化的目标能够实现,LED照明有望大幅降价,巨大的中国民用市场将加速开启。
业内人士表示,为应对LED照明产业下半年出口可能更糟糕形势,国内企业应尽快开拓国内市场,做好市场调研,生产出更加贴合市场的产品,把产品做得更贴近群众,更适合需求才是成功之道。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