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柜制造商夹缝生存“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近年来,伴随橱柜卖场的关键词是扩张,扩张一词已然成了橱柜卖场发展的主旋律。2013年,家居卖场仍会延续往年的“老调子”:扩张!卖场能够扩张,在消费者看来是行业在进步,但会造成矛盾恶化。而不扩张,就意味着市场萎缩、被超越。那是否该扩张?

“大跃进”式扩张:零供矛盾空前恶化

的确,在橱柜格局尚未定格之前,“规模”制胜成为卖场通往霸主宝座的“独木桥”。“快鱼吃慢鱼”最先在家居卖场中体现:不实现连锁,不实行野蛮式的扩张,就注定会成为“孤家寡”。不扩张,就意味着萎缩、意味着会被对手赶超。“隔壁”的“苏宁”与“国美”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谁的“地盘大”,谁就是“老大”。

卖场的大举扩张原本应该代表了一个行业的兴盛,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橱柜的流通主要依靠大卖场的销售模式,随着中国房地产价格的攀升,大卖场租金也水涨船高,橱柜销售商的经营成本变得越来越难以负荷,卖场扩张又进一步推高空置率,橱柜企业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某橱柜品牌的一线经销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往200平米,一个月租金是2万,利润是50万;现在300平米,一个月租金是4万,利润还是50万',大量橱柜经销商投资负担加重、经营成本增加、平均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据宁波市橱柜商会的调查,同一品牌单个专卖店的销售业绩与往年相比普遍大幅下滑,一般下滑20%-30%,严重的已达60%-70%,整个行业处在了尴尬的境地:经销商--忙活了一年,利润却比往年低;橱柜地产商--卖场遍地开花,经营得好的店没几个;橱柜制造商--产能提高了,却卖不出货了。

“大跃进”卖场扩张 橱柜制造商在“贫富分化"中生存

康耐登橱柜董事长刘永康直言不讳:'2010年十月份之后,行业像是进入了冰冻期,多数橱柜企业的销售业绩不佳,站在行业良心的角度,即使现有卖场面积减少一半,老百姓仍然可以买到好的、甚至更好的橱柜;目前橱柜行业的生态环境不好,整个产业链的每个人的利益都会受影响。'

橱柜制造商夹缝生存:“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有'民营企业教父'之称的经济学家郎咸平在近期的一次橱柜论坛上发声:'中国橱柜企业有70%的产能,却只有29%的消费能力。这么多年来真正推动中国橱柜出口的不是产品创新,而是体量大,中国橱柜有着严重的产能过剩,不出口,中国经济立马解体。

虽然这番言论多少有点危言耸听的意思,但据记者了解,在经历了去年前11个月的出口回暖后,以欧美为主的国外橱柜采购商的下单数量开始下降,致使珠三角一些橱柜出口工厂纷纷减人员缩规模;某北京橱柜商也在微博上称:'10月之后,北京家居建材比去年同期销量减少了80%。',橱柜行业夹缝生存的窘况频现。

与此同时,橱柜制造商的生存状态也陷入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大中型企业的接单状况良好,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情况,反而因为新旧年岁交替,企业加班加点紧张赶工。而另一些以外贸为主的小型橱柜公司则面临另一种境况:受困于原材料上涨,企业议价能力降低,存在订单流失情况。

特别是沿海地区'三来一补'取消了之后,很多橱柜行业的材料和配件供应商撤走了,出口退税降了,企业难以继续生产。东莞一家知名橱柜企业老板告诉记者,'自金融危机以来,东莞大岭山每天都有两家橱柜企业倒闭'。

如果说橱柜卖场的疯狂扩张看中的是家居业的大好形势,那么随着市场环境的整体低迷,橱柜企业生存环境日渐恶化,橱柜卖场的继续扩张理由又会是什么?扩张的背后究竟还隐藏着什么?是市场的趋于饱和还是市场巨大机会的挖掘?是运营商的需求,是渠道商的需要,还是市场消费者的强烈愿望?这些问题,谁能作答。

来源:中国建材网

上述内容不代表齐家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发送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