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华为可能抛弃深圳进行产业转移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而究其根源,是我们已经切身体会到的——高房价的破坏力。
房地产经济曾为中国政府的GDP贡献了巨大力量,如今其对实体经济的破坏力凸显。中国经济会被房地产拖垮吗?
日前深圳晚报刊发的《别让华为跑了》,认为深圳对房地产的热炒造成“楼市火爆、制造业萎缩”的局面,招致华为反感,目前其已分别在松山湖基地和东莞购置了大片土地,足以容纳其在深圳的所有产能。该文判断,华为的终端部门大概整体都要搬迁到东莞。如果搬迁效果好,不排除华为其他部门的继续跟进。
其实,这不只是华为的搬迁,而是整个深圳不堪房地成本企业的一次集体出走。
如果形成外迁潮,将是深圳的巨大损失。今年前两个月数据显示,华为产值占深圳龙岗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以上,并且产值增速将近40%,比全区水平高出将近25个百分点,若剔除华为,该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则下降14.3%。
对此传闻,尽管华为前天发表声明否认总部搬离深圳。不过,此前任正非的确曾炮轰高房价,而且在楼市如火如荼的年代,华为也从未涉足过这一领域。
可见,地方政府如果过于倚重房地产经济,对自身的实体经济会有着不小的伤害。
首先,高房价会拉高企业用地、用工成本。房价的攀升往往会带动房租上涨,这给企业和员工在当地生活的压力加大,员工可以对工资提出更高的要求,但企业的用地成本却无处消化。同时在房价一路飙涨中,员工居住成本的上升也难以逆转。
其次,房地产过热还会加剧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楼市价格不断上涨,引发全民投资房产的热潮,大笔民间资金涌入楼市,而利润较低的传统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则很难贷到钱。许多不得不从P2P等以高息融资,致使成本上升,存活更加困难,如此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了实体经济的负担。
更不易被察觉的,是房地产经济对全民财富的剥夺。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赚来的钱首先被用于安家置业。高房价透支了民众的消费能力,难有闲钱去做其他增量消费。
这也是导致“火了房地产,败了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不光是企业利润收窄、负担加重,产业也在呈现萎缩。
在看似火爆的房地产经济下,是企业负担加重、利润空间持续缩小,优质企业和人才外流的局面。站在企业的角度,实体经济不挣钱了,转投房地产业成了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长此以往,会对当地实体经济和创新能力造成重创,不利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陷入竞争力越来越弱的恶性循环。
此前,任正非就表示,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深圳的高房价华为的员工也承受不起了。以华为为例,其新员工年薪14-17万元起,最高可拿到35万元每年。那么深圳的房价是多少呢?目前每平米已经接近5万元。
房地产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副作用已显而易见,这一局面未来会有所改变么?
短期内应该不会。中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高房价问题主要产生于东部少数一、二线城市。即便一些企业从这些城市搬离,也只是迁向周边,再不行还可以向中西部转移。总之,肥水未外流。
另外在中国如华为般影响力者太少,而一线城市的资源优势短期内不会消失,因而不会出现企业大量搬离现象。这些都使政府放弃房地产经济动力不足,并且由于银行业涉足太深,出于金融风险考量,政府也不希望泡沫破裂。
因而,政府只得通过“限购”等政策为过热的楼市降温,同时鼓励向实体经济融资。但是,这些措施未触及问题根源,房地产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伤害仍然存在,因此中国经济只会慢性中毒,不会突然倒毙。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