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开发商把活下去定为基本目标,楼市转折的寒意不言而喻了

中小房企的日子不好过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然而即使大房企在靠华丽丽的数据支撑着,依然有巨大的市场压力在逼迫自己强大起来。而最近作为最大开发商的万科也遭受了市场的残酷。

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近日的一份发言稿,体现出品牌大房企对未来市场的担忧,房地产拐点已经来临,而且比预想的还要快。郁亮在讲话中称,“今天,我们可以说转折点实实在在到来了。在转折点上,我们曾经相信不会出现的东西都在出现,比如2012年我们的研究报告中提到:中国的地产调控千万不要成为韩国模式,但今天的限制非常多,已经超出了当初的研究。”

从小了说,市场成交量并不尽人意。我们看看最近的房地产数据行情。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以北京为例,已经入市的20期限竞房项目为9826套,网签了1633套,网签比例只有16.6%。不过,由于网签的滞后性,截至9月25日,实际销售有40%左右。从全国一、二线城市整体看,9月份,楼市成交量环比8月份均无明显上涨现象,楼市告别“金九”已成定局。

据诸葛找房9月25日数据显示,相比上期,本期的涨价房源量(552套)相比上期有所减少,降价房源量(5941套)相比上期有所增加,本期涨价房源量比例为0.60%,与上期相比有所下降,降价房源量比例6.44%,相比上期有所下降。楼市降价也声音四起。

往大了说,房地产大的调控长期看有利于市场稳定,但短期内对开发商考验十足。

郁亮提出,这次三年事业计划书的制定把“活下去”作为基本要求,战略围绕“活下去”而展开,这是最底线的战略。当最大开发商都发出这样的呼声时,楼市寒意则不言而喻了,对于广大的中小房企来说则更不用提了。

而从郁亮的感慨中也不难发现,楼市格局已经发生新的变化,楼市调控不会短期内退出,甚至可能很长时间都要在限制中求生存求发展。作为开发商也好,购房者也罢,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房地产大局已定,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下,我们的房地产一定与以往不同。不仅仅在于房地产市场拐点,而更是一种房地产的模式的转变。

要知道,郁亮在2011-2012年还完全不是这样的态度,“我不认为行业出现了拐点,支持行业长期发展的根本驱动因素依然存在,”2011年底,万科总裁郁亮提出上下半场论时,对房地产的前景依然满怀信心。2015年时,郁亮表示,在拐点到来之前找到船票。

2018年,郁亮前不久表示,现在感到特别焦虑。“今天的我们特别焦虑,在于如何找到新的发展渠道、路径与方法,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以学习,这是万科最大的焦虑。”

这一次,郁亮再次提出拐点论可见生存压力之大,而把目标定为最基本的需求生存,即活下去,很心酸也很现实,当大开发商把活下去作为目标,你想想其他房企可能就是能不能活的问题了。任志强也发出感慨,“开发商更多的是‘旱天也要想法儿带把伞’,要放心大胆地往前走。虽然艰难,但可以前行。”

开发商如何能活下去?郁亮表示,回款目标的达成变得非常重要。证券日报报道,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剔除可对比性数据不全的上市房企,130家上市房企存货总计接近4.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380亿元,同比增长27%。同时,这意味着平均每家房企存货达344亿元。有不少企业存货周转次数减少,存货周转天数变长,存货周转率下行,可见其运营能力和存货管理水平变弱,项目适销不对路,进而导致现金回流较慢,资金链承压,对企业快速扩张造成阻力。

卖不出房子就意味着库存紧张,也就意味着开发商资金压力大,也就预示着开发商活下去不容易。

房企业绩大涨甚至房价上涨可能会产生误导效应,让开发商产生错觉,甚至得意忘形,这个很危险。如果认为调控这么严厉业绩依然大涨,那么你就错了。实际上,是因为市场过热才会调控,而数据一般都有滞后性,也就是说很可能调控效果会是先好后坏。所以,不能就此认为,开发商日子还很好过。

房地产开发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资金需求较大,因此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前景。如果市场调控继续,那么此前一些高负债企业就可能处在资金链断裂的边缘上,大有饮鸩止渴之势。

盛极而衰历来是楼市的定律,我们不是期望楼市出问题,而是因为破坏了规律必然受到惩罚,而调控实际上是延缓了问题的出现,调控也会让问题慢慢化解,并平稳着陆。这是我们想看到的,作为购房者切莫再盲目跟风,房子是用来住的当然可以买,万万不要再继续炒下去,不仅难赚钱,还丧尽天良。

小程序配图带二维码.jpg21467120.l.jpg

tzy80158600

上述内容不代表齐家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发送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