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诸葛找房
被称为是“救命钱”的养老金,近段时间“够不够发放”的话题引起热议,网上流传这样一条新闻:据社科院4月份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显示,未来30年全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越来越大,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若按照退休年龄60岁来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只有55岁,还未到退休年龄,也就是说,80后或成为没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很多人尤其是80后乍一听吓一跳,怎么什么悲催的事都被80后赶上了?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的养老金已实现15连涨,7月份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等19个省份上调养老金,对高龄退休群体加以关照。拿北京来说,规定2018年12月31日(含)前年满65周岁不满70周岁的,每人每月增加40元;年满70周岁不满75周岁的,每人每月增加50元;年满75周岁不满80周岁的,每人每月增加60元;年满80周岁及其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70元。然而,随着养老保险单位缴费和社保基数的下调,众多专家预测未来养老金或许难以维持当前上涨的速度。
一个事实——缴钱的人少了,领钱的人多了
据2018年末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养老金累计结余达到了4.78万亿元,总体上是不差钱的。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60周岁以上人口是2.4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7.9%,其中65周岁以上是1.6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1.9%。上个世纪90年代,大概是5个人养1个人,到2018年底已经下降到2.66养1个人。
养老保险的抚养比逐年下降,这意味着缴钱的人少了,领钱的人多了。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应对,这样持续下去养老金结余的确是会耗完的。
人社部回应:对制度理解不到位
对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人社部做出回应,表示网络上80后退休金没了是误解,是对制度理解不到位。到2035年养老金累计结余耗尽,是精算报告预测的结果,前提是养老保险企业缴费比例降到16%、维持现在所有的制度不变等假设条件下测算出来的。在国外也都有类似的精算报告来预测基金结余消耗的时间,以此作为决策者的参考,来对制度进行参数调整和进行制度改革。
说80后无养老金可领这是严重误读,因为养老金制度从一开始的时候是没有基金结余的,都是当期收、当期发,后来是因为收大于支,就有了一些基金结余,所以不管结余多少,养老金都是会有发放的。总之国家已经未雨绸缪,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积极的应对措施,确保养老金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既然官方发话解释了,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80后90后以及广大退休人员可以吃下这颗定心丸,不必再危言耸听。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提几点建议:首先,尽量在一个经济有活力的地方生活,因为平均生活水平更高,将来拿到的保障金也相对多;其次,有能力请一定找份工作,否则只能交居民养老金,要知道,职工养老金和居民养老金的退休待遇差距甚远,拿2018年的来说就整整差27倍!
东北养老黑洞,专家建议:用南方的养老金救济东北
为何提到东北?近年来由于经济失速、人口流出过快等问题让东北风波不断,当下趁着养老金的热度尚存,东北收不抵支的问题再被人提及。《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显示,去年广东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7258亿元,占全国总结余的19.6%。
而对比东三省:黑龙江省累计结余已穿底,欠账232亿元,辽宁和吉林也没好到哪去,据统计,辽宁的养老金已经欠账232亿元、吉林欠账52亿,整个东北三省相加,养老金缺口已经高达626亿!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个差额可能只会越来越大,因为东北的人口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出。
针对“一些地方结余较多,一些地方钱不够花”的局面,近日专家贾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滚存结余调到东北救燃眉之急。应尽快把全社会基本养老的统筹机制提升,把原来分散的至少好几十个蓄水池,合到一起后,它的整合补给功能会马上提高,用南方的养老金救济东北,缴费率就有下调空间。
一时间网友炸了锅,纷纷表示不赞同:南方社保资金结余多,是因为年轻人多交的多,以后都退休了要领的更多,怎么地区调剂?也有人认为,东北老工人多,但他们年轻时的汗水形成了巨量的东北国资,应该是国资负责填补他们的养老金空缺。甚至有人建议应该把北方的养老金标准降下来,不能一直靠南方人养。
其实把养老金结余较多的地区的钱拿到不够发的地方救急,在很多年以前已经有专家提出类似建议,并在行业内引起过激烈的争议,最终因为遭遇到较大的阻力而未能真正推动。
其实对于各地养老金收支失衡如何去平衡解决,最大的阻碍就是这么做将会降低结余较多地区政府征收养老金的积极性,既要让地方有缴纳足额款项的积极性,又要防止资金不足的地区萌生等着别地兜底的想法。就好比说把你交的养老金拿去给类似东北这样的地方发放,你愿意吗?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