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居团购模式解析 团购还能走多远

中国式家居团购模式解析 团购还能走多远

走进大小卖场,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平时,团购都无处不在。“团购签到送大礼,下单送保温杯,更有疯狂大奖送上”“低至1折起,只限今日团购用户”,各种各样的低价口号充斥着团购市场。根据对去年进行装修的业主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人在装修时曾参与或想要参与团购。团购俨然成了商家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已成为一种家居业的时尚。

曾经看过一部影片,叫做“第一个说谎的人”,背景是在一个人人都诚实的年代,有一天男主角突然发现了说谎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好控制,于是就开始了用谎言来谋取自己的利益。慢慢地被身边的人发现了,如传染病般,所有的人都开始知道“说谎”能带来很多的甜头。于是,说谎成了人民日常的习惯,同时人民不再彼此信任对方的话语,无论真假。就如团购一样,刚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商家确实是打着“薄利多销”的本意来做销售,那时候确实也赚了。但随着每个商家都在做团购了,团购开始变得大众化,开始让消费者难以辨别。我们同样进入了一个眼花缭乱的“团购”时代,团购也不再成为“便宜”的代名词。

疯狂团购的背后 消费者、商家两“受伤”

我们这里所谓的中国式家居团购,是基于线上召集加线下消费的一种模式。通常的做法是由一些知名的团购网站或者家居品牌本身在网上发起一次召集,当然口号要响亮,这样才能引起网上那些潜在的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些消费者在网上报名之后,会在固定的某天集中在某个卖场或者某个品牌参与所谓的团购。团购的兴起是基于消费者认为人多力量大的原理,希望通过批量产品的预定达到降低折扣的目的。受众多是80后一代,他们热爱互联网,喜欢群众性消费,自认为购物理性化并热衷于这种团购模式。

精明的消费者即使在报名团购之后,还是会到卖场“货比三家”之后再决定购买与否。但是也有部分消费者在报名团购之前就是因为怕麻烦,抱着“团购肯定会低于市场价格”的心理去消费,结果事后发现自己贪图小便宜上了大当。这里所谓的“当”自然是很多的,首先是某些品牌假借团购销售次级产品,也有团购产品售后服务到位艰难的问题,同时团购产品量大造成定期交不了单的情况,更有甚者是团购之后才发现所谓的“团购价”竟然被市场价格还高的情况。面对诸多的问题,消费者只能是后悔做错了选择,同时也对“团购”失去了初始的兴趣。

那么最终得益的就是商家吗?根据记者走访调查,诸多商家对此也是“苦不堪言”。据悉,很多商家是与一些网站进行合作,由网站操作召集,需要有一笔不菲的费用;此外团购活动还对商家有诸多的要求,特别是在礼品这一块商家还要投入相当的费用。所以对商家来说,发起一场团购活动前期投入的成本是比较重的,而团购活动现在竞争越来越大,不一定每场活动都能成功吸引来众多消费者从而把产品销售出去。商家坦言如此的高风险,有时候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团购弊大于利。同时,顶固市场战略中心总监谷光平先生认为团购是只是销售的一种补充方式,在中国不能成为主流,经常做团购会扰乱价格体系,对市场不利。

团购活动盛行不衰 幕后探索

既然消费者、商家都对团购诸多怨言?那为何团购市场还呈现千军万马直追的现象呢?生活家地板董事长刘硕真指出在网络环境中长大的80后正在成为主流消费人群。在消费者方面来看,对家居市场确实没有了解的空间和时间,品牌和价格的选择奔大众化是他们“不得不”做的事情,单独去市场购买怕被商家“宰”。所以团购自然成了大部分人不二的选择。

对于商家而言,现在家居市场比较淡,平时店里稀稀落落的也就三五个人逛进来,连人气都没有,更别说下单成交了。只有在做团购的时候通过召集才能聚集到相当部分有购买力以及需求的消费者,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上。而且当团购成为一种潮流之后,竞争对手都在做,如果你不做的话就显得格格不入,同时也失去了相应的市场机会。

小编结语:家居市场环境受上游房地产政策的影响,愈发不明朗,低迷是经常的状况,同时家居市场行业竞争也在加剧。到底何种方式才能带来消费者以及商家的共赢呢?撇开传统的直白销售渠道,团购是否是唯一选择?继续早就消费者、商家多方面不满的情况下,中国式家居团购模式还能走多远呢?面临诸多压力的商家,应该走出固定思维模式的约束,寻求家居业渠道销售的另一片蓝天。

上述内容不代表齐家意见,不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发送

    正在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