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质量问题上与宜家陷入“拉锯战”,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厚成木业有限公司(下称“厚成木业”)与宜家集团的纠纷正在升级,并由此牵出多家代工厂因为被宜家集团突然“抛弃”经历生死劫的事件。
“这段时间已经有几十家代工厂老板打电话给我,对我们向宜家索赔表示声援。”7月2日上午,厚成木业董事长宋士厚对本报记者说。
宋士厚再次向本报记者爆料,宜家集团所谓的物美价廉只是噱头,宜家的买卖实际上堪称暴利,其大部分商品销售价超过收购价两倍以上。
“问题产品”并未下架
“既然认定我们的产品质量有问题,就应该下架才对,但为何我们生产的产品至今还摆在宜家家居商城的货架上销售呢?”宋士厚认为宜家向他们提出的“质量问题”显然是恶意诋毁。
6月26日,宋士厚带着记者赶到宜家家居沈阳商场。尽管产品标签上没有标明生产者和地址,但在该商场提货区15货架10号位,宋士厚还是轻松地找到了厚成木业为宜家代工生产的贝卡姆阶梯凳。本报记者通过宜家官方网站对该产品进行比对,并经销售人员确认,这款货号为50225592的贝卡姆阶梯凳就是厚成木业生产的产品。
宋士厚出示给记者的采购清单显示,这款销售价为99元/把的贝卡姆阶梯凳收购价为6.89美元/把(约合人民币42元)。
本报记者发现,贝卡姆阶梯凳外包装显示,其生产者和地址为宜家瑞典有限公司。宋士厚告诉记者,宜家商场销售的产品基本上都是这样标注的。
根据宋士厚的介绍,本报记者在提货区查验后发现,所有宜家产品的生产者及地址都标注为宜家瑞典有限公司。仅从商品外包装的标注根本看不出其产品的供货来源有什么不同。
“成本杀手”
“一方面打着低价的"幌子"拓展市场,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压榨代工厂,这就是宜家。”已经和宜家解除代工合同的黑龙江省耐力木业集团(下称“耐力木业”)董事局主席曹跃伟直言道。
曹跃伟告诉本报记者,在中国宜家有300多家代工厂,但这些代工厂的利润微薄。以宜家销售的“IVAY”椅子为例,宜家报价是7.63美元,折合人民币49.2元,而代工厂除去原材料、水电费和工人工资后,一把椅子利润不到8美分,折合成人民币只有5毛钱左右。即便如此,宜家的采购员们仍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工厂负责人,他们还能找到以更为低廉的价格接单的代工厂家。
宜家素以“成本杀手”闻名。在过去的8年内,宜家曾成功地将全部产品的价格降低了超过20%。但即便如此,宜家商品的售价还是普遍偏高,这也导致了其在中国的发展趋于迟缓。
“除了宜家本身原因,宜家在中国的形势也迫使他们加大成本控制力度。”曹跃伟告诉本报记者,在欧洲消费者眼中,宜家以时尚和物美价廉起家,绝对属于亲民的大众品牌,而在中国,宜家却成为了少部分人追求的“小资七件事”之一。即便是主力购物人群白领消费者也无意在宜家门店中进行“大规模”采购,而只是选择某件小商品来点缀小资情调,这致使宜家在中国近年来的营业额和利润受到不小的影响。
本报记者注意到,自1998年以来,宜家通过“谨慎”的扩张,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拥有门店。此前,宜家中国地区零售业务副总裁任伟国曾对媒体透露,到2015年,宜家在中国将有18家商场。如此算来,宜家在华一年差不多只开一家店,发展速度并不快。
然而,自去年三季度开始,宜家在这些门店掀起了大规模的降价促销浪潮,降幅达20%-30%。有报道称,宜家总部不满足宜家在中国被定位为一个高端消费品牌,正设法扭转这种局面。
艰辛的代工
“生死几乎掌握在宜家手里,每当遭遇不公平纠纷时,代工厂们很难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这是中国代工厂的悲剧性"宿命"。”曹跃伟说,事实证明,一个被宜家控制了绝大部分产能的代工厂,在产品上与之讨价还价毫无胜算。因此,深知其味的代工厂们,大多忍气吞声,寄希望于内部的沟通甚或“低声下气”以求这个“洋老板”能动恻隐之心,但最后受伤的往往是这些难以飞上枝头的“小鸟们”。
本报记者发现,4年前,类似中国代工厂因为货款被拖欠而陷入困境的事件,也曾经发生在中国供应商韩丽橱柜与世界五百强企业百安居之间。之前,韩丽橱柜对百安居一直相当依赖,其50%的销售额来自于百安居。因此,如果离开百安居,对韩丽橱柜等企业而言,无异于断了一条胳膊甚至将面临生死关,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愿意和百安居撕破脸。
“双方资金、实力的巨大悬殊,注定了中小企业面对这些零售巨鳄时是耗不起的,要么忍辱负重继续合作,要么彻底决裂。”曹跃伟认为,跨国零售巨头和中小供货企业间的实力悬殊使得零供矛盾激化至顶峰。“洋巨头”凭借品牌优势,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而在零售商占据绝对优势的产业链条中,供应商脱离零售商的成本代价将会极高;一旦彻底决裂,不仅大部分货款无法追回,供应商前期的投入也都将打“水漂”。
对于多家代工厂的连续爆料,本报记者多次以短信和电话的方式向宜家方面提出采访要求,但时间过去多日,宜家集团至今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回应。
>>>测评:为健康加分纬度空间床垫让您睡出好身体
正在发送